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病床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方便术后疼痛病人调整体位的病床。
背景技术
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其目的是疾病的诊断、预防、监护、治疗或者缓解;损伤的诊断、监护、治疗、缓解或者功能补偿,医用病床也可称为医用床、医疗床、护理床等,是病人在医院住院时使用的病床,主要使用场合有各大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
目前医院的病床,基本都是针对普通住院病人而设计的,无法满足行动不便的老人和患者的真正需求。对于术后疼痛的病人,他们需要长时间的躺在病床上,而在卧床时间里,需要对患者进行体位调节,方便患者在半躺或全躺之间进行调节,减小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中提出一种方便术后疼痛病人调整体位的病床。
实用新型内容
(一)实用新型目的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方便术后疼痛病人调整体位的病床,患者自身便可进行调节,且调节过程中缓冲减震好,且大大提高了舒适性能的优点。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方便术后疼痛病人调整体位的病床,包括病床主体;病床主体并排设置有两组支架,支架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床板和第二床板,第一床板搭接在支架上,第二床板固定安装在支架上,第一床板和第二床板为宽度相同长度不同的板体,且第二床板的长度大于第一床板的长度;第一床板与第二床板活动连接;支架的底部设置有设备架,设备架为U型结构,且设备架上设置有升降调节机构;
升降调节机构包括双轴电机、螺杆、滑块、活动杆、固定管、滑杆、套管、限位滑轮和缓冲件;双轴电机安装在设备架上,双轴电机的输出端与螺杆连接,螺杆贯穿滑块,并与滑块螺纹连接;滑块的底部与设备架滑动连接;两组的固定管并排安装在设备架上,且两组的固定管分别位于螺杆的两侧,滑杆的底部插入固定管内,并与固定管滑动连接;固定管的顶部套设有套管,套管与活动杆的一端连接,活动杆的另一端与滑块的顶部活动连接;滑杆的顶部通过缓冲件与限位滑轮连接,限位滑轮与第一床板滑动连接。
优选的,缓冲件包括筒体、弹簧、滑板、连接柱和U型架;筒体的底部与滑杆的顶端连接,筒体内设置有弹簧,弹簧的顶端与滑板连接,滑板与筒体的内壁滑动连接;筒体的顶部设置有连接柱,连接柱的顶端穿过筒体的顶面,并与筒体滑动连接,连接柱的顶端设置有U型架,U型架内转动设置有限位滑轮。
优选的,第一床板上设置有长方形的限位滑槽,限位滑轮位于限位滑槽内,并通过限位滑槽与第一床板滑动连接。
优选的,第二床板上设置有透气垫。
优选的,第一床板上放置有控制按钮,控制按钮与双轴电机电性连接。
优选的,病床主体的底部上设置有滚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通过控制双轴电机正反转动,带动螺杆转动,使得滑块可以沿着螺杆相互靠近或远离进行移动,滑块通过活动杆使得滑杆沿着固定管上下移动,活动杆通过缓冲件推动限位滑轮沿着第一床板进行滑动,从而使得第一床板沿着第二床板进行翻转,调节第一床板与第二床板的角度,从而达到方便调节患者体位的作用,提高患者卧床时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方便术后疼痛病人调整体位的病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方便术后疼痛病人调整体位的病床中升降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方便术后疼痛病人调整体位的病床中筒体与限位滑轮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病床主体;2、滚轮;3、支架;4、设备架;5、第一床板;6、第二床板;7、透气垫;8、控制按钮;9、双轴电机;10、螺杆;11、滑块;12、活动杆;13、固定管;14、滑杆;15、套管;16、筒体;17、限位滑轮;18、弹簧;19、滑板;20、连接柱;21、U型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方便术后疼痛病人调整体位的病床,包括病床主体1;病床主体1并排设置有两组支架3,支架3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床板5和第二床板6,第一床板5搭接在支架3上,第二床板6固定安装在支架3上,第一床板5和第二床板6为宽度相同长度不同的板体,且第二床板6的长度大于第一床板5的长度;第一床板5与第二床板6活动连接;支架3的底部设置有设备架4,设备架4为U型结构,且设备架4上设置有升降调节机构;
升降调节机构包括双轴电机9、螺杆10、滑块11、活动杆12、固定管13、滑杆14、套管15、限位滑轮17和缓冲件;双轴电机9安装在设备架4上,双轴电机9的输出端与螺杆10连接,螺杆10贯穿滑块11,并与滑块11螺纹连接;滑块11的底部与设备架4滑动连接;两组的固定管13并排安装在设备架4上,且两组的固定管13分别位于螺杆10的两侧,滑杆14的底部插入固定管13内,并与固定管13滑动连接;固定管13的顶部套设有套管15,套管15与活动杆12的一端连接,活动杆12的另一端与滑块11的顶部活动连接;滑杆14的顶部通过缓冲件与限位滑轮17连接,限位滑轮17与第一床板5滑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控制双轴电机9正反转动,带动螺杆10转动,使得滑块11可以沿着螺杆10相互靠近或远离进行移动,滑块11通过活动杆12使得滑杆14沿着固定管13上下移动,活动杆12通过缓冲件推动限位滑轮17沿着第一床板5进行滑动,从而使得第一床板5沿着第二床板6进行翻转,调节第一床板5与第二床板6的角度,从而达到方便调节患者体位的作用,提高患者卧床时的舒适性。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缓冲件包括筒体16、弹簧18、滑板19、连接柱20和U型架21;筒体16的底部与滑杆14的顶端连接,筒体16内设置有弹簧18,弹簧18的顶端与滑板19连接,滑板19与筒体16的内壁滑动连接;筒体16的顶部设置有连接柱20,连接柱20的顶端穿过筒体16的顶面,并与筒体16滑动连接,连接柱20的顶端设置有U型架21,U型架21内转动设置有限位滑轮17,通过筒体16内设置有弹簧18,所以在通过升降调节组件对第一床板5进行角度调节时,可以起到很好缓冲减震的效果,提高患者在调节过程中的舒适性。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床板5上设置有长方形的限位滑槽,限位滑轮17位于限位滑槽内,并通过限位滑槽与第一床板5滑动连接,通过设置限位滑槽,起到对限位滑轮17起到限位的作用,使得限位滑轮17在移动过程中更加平稳。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床板6上设置有透气垫7,通过设置透气垫7,提高患者卧床时的舒适性。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床板5上放置有控制按钮8,控制按钮8与双轴电机9电性连接,通过设置控制按钮8,方便患者自身通过控制按钮8控制双轴电机9进行工作,达到自身方便调节的作用。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病床主体1的底部上设置有滚轮2,使得病床主体1方便进行移动。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