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学器械,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医用切导组件。
背景技术
对一些牙齿缺损或者缺失的患者进行补牙,都需要先确定该患者缺损或者缺失牙齿的位置,然后针对性地进行补牙。目前,颌架是一种牙列缺损或者缺失修复重建的常用辅助工具,但是,这一工具仍然难以确定以下几个要素。分别是:颌平面与瞳孔连线之间的角度、颌平面与眶耳平面之间的角度、以及颌平面与鼻翼耳屏线之间的角度。并且,现有的颌架和切导盘之间是独立的。并且在使用过程中难以对切导盘的位置进行微调。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用切导组件,可以连接在颌架上,并且可以在使用时通过滑套来微调切导盘的位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医用切导组件,包括连接在颌架上的切导针,所述切导针的上端设有鼻托,所述切导针的下端设有横向的切导盘;
所述切导盘包括内导板和外导板,所述外导板的一侧边缘设有向内凹陷的内凹区,所述内导板固定于所述内凹区并且向所述外导板凹陷的反方向凸出;
所述切导针上设有滑套,并且通过所述滑套连接在所述颌架上,滑动所述滑套可以使所述切导针和所述切导盘沿着所述颌架上的宽度方向双向滑动。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内导板呈U形,具有两个相对的端板和连接两个端板的腹板,所述腹板连接所述外导板,所述两个端板向所述外导板凹陷的反方向凸出。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两个端板和所述腹板的两侧均设有咬块。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切导盘和所述切导针之间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医用切导组件,包括连接在颌架上的切导针,切导针的上端设有鼻托,切导针的下端设有横向的切导盘。因此通过鼻托可以对切导针以及切导盘的位置进行确定。并且可以在使用时通过滑套来微调切导盘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颌架的一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颌架的切导盘的一视图。
图中:1、竖向支架;2、横向支架;3、软性佩戴件;4、横轴;5、第一角度传感器;6、切导针;7、第二角度传感器;8、鼻托;9、切导盘;91、内导板;911、端板;912、腹板;92、外导板;93、内凹区;94、咬块;10、第三角度传感器;11、滑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
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颌架,包括两个相对的竖向支架1,连接两个竖向支架1的下端的横向支架2;两个竖向支架1的上端内侧设有软性佩戴件3,竖向支架1和横向支架2通过软性佩戴件3佩戴于用户的耳部;两个竖向支架1的上端外侧通过横轴4连接,横轴4和两个竖向支架1铰接并且铰接处设有第一角度传感器5,第一角度传感器5用于检测横轴4和水平面之间的夹角;横轴4上设有竖向的切导针6,切导针6和横轴4铰接并且铰接处设有第二角度传感器7,第二角度传感器7用于检测切导针6和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切导针6的上端设有鼻托8,切导针6的下端设有横向的切导盘9,切导盘9和切导针6铰接并且铰接处设有第三角度传感器10,第三角度传感器10用于检测切导盘9和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还包括设于竖向支架1内或者横向支架2内的控制器,控制器分别连接第一角度传感器5、第二角度传感器7、以及第三角度传感器10,用于根据第一角度传感器5、第二角度传感器7、以及第三角度传感器10确定颌平面和瞳孔连线、眶耳平面、以及鼻翼耳屏线之间的夹角和距离,并且用于将相关的数据发送至PC终端或者移动终端。
通过软性佩戴件3可以佩戴于用户的耳部,通过鼻托8将横轴4固定于用户眼镜的高度,使横轴4处于用户的眶耳平面;通过将切导盘9放入用户的口腔,并使它处于用户的颌平面;在以上过程中,多个角度传感器可以分别检测出各自转过的角度,最终通过控制器的计算可以确定用户的颌平面和瞳孔连线、眶耳平面、以及鼻翼耳屏线之间的夹角;并且,在切导针6长度已知的情况下,通过控制器的计算还可以确定用户的颌平面和瞳孔连线、眶耳平面、以及鼻翼耳屏线之间的距离。最终,通过控制器可以发送给PC终端或者移动终端,使医生在PC或者手机上可以观看。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颌架,可以确定用户的颌平面和瞳孔连线、眶耳平面、以及鼻翼耳屏线之间的夹角和距离。
参照图1,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切导针6通过滑套11设于横轴4上,横轴4上设有双向的刻度,滑动滑套11可以使切导针6和切导盘9沿着横轴4的长度方向双向滑动。由于每个用户的口腔位置不同,因此需要对切导针6和切导盘9的位置进行微调,本实施例提供的颌架,就可以微调切导针6和切导盘9的位置。同时,设置在横轴4上的刻度,可以记录下切导针6和切导盘9偏移的距离,从而使医生更加直观地观察到中心点的数据。当然,当把切导针6和切导盘9移至一边,可以使横轴4处于鼻翼耳屏线的位置上,从而获得颌平面和鼻翼耳屏线之间的夹角。
参照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切导盘9包括内导板91和外导板92,外导板92的一侧边缘设有向内凹陷的内凹区93,内导板91固定于内凹区93并且向外导板92凹陷的反方向凸出,内导板91凸出的长度小于外导板92凹陷的深度。具体是,内导板91呈U形,具有两个相对的端板911和连接两个端板911的腹板912,腹板912连接外导板92,两个端板911向外导板92凹陷的反方向凸出,两个端板911和腹板912的两侧均设有咬块94。这样,在切导盘9的内导板91放入用户的口腔之后,外导板92处于用户的颌平面,可以判断放得是否到位。并且,通过鼻托8可以对切导针6以及切导盘9的位置进行确定。并且实际使用时,切导盘9的位置都是确定的。用户的牙齿咬在咬块94上,在上面留下牙痕,这里内导板91位于用户的口腔内,外导板92位于用户的脸部,用户的脸部位于内凹区93所在的位置。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切导盘9和切导针6之间可拆卸连接。是因为用户咬完咬块94之后,医生需要保留下相应的牙痕,因此,设置成可拆卸连接也便于医生使用。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特别指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