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吸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环保吸污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的吸污设备大多是由负压泵、吸污管和吸污罐组成,通过负压泵的负吸使得吸污管和吸污罐内形成负压状态,然后通过负吸作用将污料吸入吸污罐内。
而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吸污管长度的不同,其适配的负压泵在吸污过程中所产生的能耗也有所不同,具体表现为吸污管长度越长,负压泵能耗越大,特别是对于水池、饲养池等大型场地的清理时,上述缺陷显得尤为明显,不符合环保吸污的需求。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环保吸污设备,以实现能耗低、环保且吸污效果好的使用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环保吸污设备,包括吸污罐和负压泵,且负压泵的进气管与吸污罐连接,所述吸污罐上安装有吸污组件和排污管,且污料沿吸污组件、吸污罐和排污管进行流通,还包括漂浮支撑机构和移动驱动机构,所述漂浮支撑机构连接于吸污罐的底端,使吸污罐能漂浮于水面上,所述移动驱动机构安装于吸污罐的一端,且移动驱动机构驱使漂浮于水面上的吸污罐进行定向移动;所述吸污组件采用间歇吸污操作,所述移动驱动机构与吸污组件相配合,在吸污间歇的时间内进行移动驱动。
优选的,所述漂浮支撑机构包括浮力组件、漂浮底座、导气箱和第三电磁阀,其中所述导气箱和吸污罐均安装于漂浮底座顶端,且第三电磁阀安装于导气箱上,并与负压泵的出气管连接,所述浮力组件至少设有四个,且四个浮力组件对称安装于漂浮底座底端,并与导气箱连接。
优选的,每个所述浮力组件均包括安装板、浮力气囊和第二电磁阀,其中所述浮力气囊为弹性气囊,通过安装板固定于漂浮底座底端,并通过第二电磁阀与导气箱连接。
优选的,所述移动驱动机构包括滤网、第四电磁阀和排水管,其中所述滤网安装于吸污罐的内部,对排入排水管的水进行过滤,所述第四电磁阀安装于排水管上,调节排水管内的水流大小;所述排水管包括相互连接的粗管和细管,且细管连接于粗管的出口端处。
优选的,所述移动驱动机构至少设有三个,且三个移动驱动机构对称分布。
优选的,所述吸污组件包括第一电磁阀、连接管、吸污管和吸污头,其中所述第一电磁阀安装于连接管上,且连接管的一端与吸污管连接,所述吸污管伸入至水底,且吸污管的端头与吸污头连接。
优选的,所述吸污头包括固定套、密封板和吸污刷,其中所述吸污刷基于密封板限定于固定套内,并在固定套内可进行转动;所述固定套的外壁上对称设有对个进水孔,所述吸污刷上安装有螺旋叶片,所述螺旋叶片与进水孔相互配合,驱动吸污刷转动。
优选的,所述吸污刷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吸污孔,且吸污刷的底面安装有多个清污刷头,所述清污刷头包括锥杆和刷毛,且刷毛嵌入于锥杆的锥部。
优选的,还包括驱动检测系统,所述驱动检测系统包括安装于整体设备上的红外距离传感器和控制箱,其中所述红外距离传感器探测安装板与水面的距离,所述控制箱基于PLC编程控制器集成控制整体设备。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中,基于漂浮支撑机构和移动驱动机构实现整体设备在水面的移动,进而保证在不增加吸污管长度的前提下实现水底各个区域的吸污操作,并由此减小吸污过程中负压泵的耗能,使得整体设备具有灵活性高、清污范围大、能耗低、环保的优点。
(2)针对上述漂浮支撑机构,包含多个浮力气囊,以保证整体设备漂浮的有效性,而多个浮力气囊基于电磁阀与负压泵的出气端形成连接,一方面无需额外安装漂浮支撑机构的驱动装置,保证了整体设备的低能耗,另一方面可对整体机构的浮力进行调整,以满足吸污过程中不同程度的支撑需要。
(3)针对上述移动驱动机构,在整体设备保持漂浮的前提下,实现吸污罐内水的排出,一方面有效实现水的回收利用,另一方面以排出水流的的冲击力作为驱动力,以实现整体设备的定向移动或转动,因而无需增设其他电力驱动装置,保证了整体设备的低能耗。
(4)上述移动驱动机构中以相互连接的粗管和细管作为排水部件,实现排出水流的节流效果,从而增大水流的冲击力,保证移动驱动的有效性;另外,还配设有电磁阀,以实现水流大小的调整,进而调整设备吸污时的移动速度。
(5)本发明中,还设置了可清刷污垢的吸污组件,有效提高设备的吸污效果,并且该吸污组件基于负压泵负吸时的水流驱动,无需增设额外的驱动装置,保证了整体设备的低能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吸污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方向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中清污刷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漂浮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移动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移动驱动机构的使用示意图;
图中:1-吸污罐、2-负压泵、3-吸污组件、31-第一电磁阀、32-连接管、33-吸污管、34-吸污头、341-固定套、342-进水孔、343-密封板、344-吸污刷、345-螺旋叶片、346-清污刷头、a-锥杆、b-刷毛、4-排污管、5-漂浮支撑机构、51-浮力组件、511-安装板、512-浮力气囊、513-第二电磁阀、52-漂浮底座、53-导气箱、54-第三电磁阀、6-移动驱动机构、61-滤网、62-第四电磁阀、63-粗管、64-细管、7-红外距离传感器、8-控制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7所示,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环保吸污设备,包括吸污罐1和负压泵2,且负压泵2的进气管与吸污罐1连接,吸污罐1上安装有吸污组件3和排污管4,且污料沿吸污组件3、吸污罐1和排污管4进行流通,还包括漂浮支撑机构5和移动驱动机构6,漂浮支撑机构5连接于吸污罐1的底端,使吸污罐1能漂浮于水面上,移动驱动机构6安装于吸污罐1的一端,且移动驱动机构6驱使漂浮于水面上的吸污罐1进行定向移动。
上述,基于漂浮支撑机构5使得整体设备漂浮于水面上,在漂浮状态下,设备的重力与水的浮力形成平衡,因此形成图1所示状态,此时配合移动驱动机构6,实现整体设备的移动驱动,使得设备在水面上产生定向移动,进而实现不同位置处的吸污处理。
针对上述吸污组件3,具体如图1-图4所示:包括第一电磁阀31、连接管32、吸污管33和吸污头34,其中第一电磁阀31安装于连接管32上,且连接管32的一端与吸污管33连接,吸污管33伸入至水底,且吸污管33的端头与吸污头34连接。
优选的,吸污头34包括固定套341、密封板343和吸污刷344,其中吸污刷344基于密封板343限定于固定套341内,并在固定套341内可进行转动;固定套341的外壁上对称设有对个进水孔342,吸污刷344上安装有螺旋叶片345,螺旋叶片345与进水孔342相互配合,驱动吸污刷344转动。
具体,在进行吸污操作时,其吸污流程如下:
闭合第一电磁阀31,开启负压泵2,使得吸污罐1内形成负压状态;
关闭负压泵2,开启第一电磁阀31,基于上述负压状态和吸污组件3形成强力吸污;
在吸污时,水流通过进水孔342和吸污孔进入吸污头34内,此时通过进水孔342进入的水流沿图3所示方向对螺旋叶片345产生冲击,从而驱使螺旋叶片345和吸污刷344进行同步转动,而吸污刷344在转动时通过清污刷头346对水底的污垢进行刷除,使得污垢浮起,然后随着沿吸污孔导进的水流而被吸入吸污头34内;然后在负压吸附下进入吸污管33中,最后进入吸污罐1内;
综上,持续循环,即可完成高效吸污操作。
优选的,吸污刷344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吸污孔,且吸污刷344的底面安装有多个清污刷头346,清污刷头346包括锥杆a和刷毛b,且刷毛b嵌入于锥杆a的锥部;
其目的是:在水底污垢厚度不超过刷毛b的长度时,刷毛b与污垢接触,基于刷毛b的洗刷清除污垢;而在污垢厚度超过刷毛b的长度时,基于锥杆a的锥部插入污垢内,然后基于锥杆a的旋转破坏较厚的污垢;综上使得整体吸污刷344能有效适用于不同厚度的污垢的清除。
针对上述漂浮支撑机构5,具体如图1和图5所示:包括浮力组件51、漂浮底座52、导气箱53和第三电磁阀54,其中导气箱53和吸污罐1均安装于漂浮底座52顶端,且第三电磁阀54安装于导气箱53上,具体第三电磁阀54采用三通电磁阀,并与负压泵2的出气管连接,浮力组件51至少设有四个,且四个浮力组件51对称安装于漂浮底座52底端,并与导气箱53连接。
优选的,每个浮力组件51均包括安装板511、浮力气囊512和第二电磁阀513,其中浮力气囊512为弹性气囊,通过安装板511固定于漂浮底座52底端,并通过第二电磁阀513与导气箱53连接。
实际使用时,基于第三电磁阀54的导通调节,使得负压泵2的出气管与导气箱53形成导通,同时开启第二电磁阀513(图1中表示开启的数量为2个),使得导气箱53与对应的浮力气囊512形成导通,在负压泵2进行负压抽气的情况下,气体通过导气箱53进入浮力气囊512内,使得浮力气囊512膨胀,而造成整体机构的排水体积增大,进而增大了整体机构所产生的浮力,使得整体设备能有效的漂浮于水面上;并且基于相同的原理还可对整体浮力进行调整,以保证在吸污过程中,随着整体设备重力的提升,其对应浮力也会提升;而在不需要增大浮力时,则调整第三电磁阀54使得负压泵2的出气排向空气中即可。
针对上述移动驱动机构6,具体如图1、图6和图7所示:包括滤网61、第四电磁阀62和排水管,其中滤网61安装于吸污罐1的内部,对排入排水管的水进行过滤,第四电磁阀62安装于排水管上,具体第四电磁阀62采用流量电磁阀,调节排水管内的水流大小;排水管包括相互连接的粗管63和细管64,且细管64连接于粗管63的出口端处。
具体,在利用移动驱动机构6进行驱动时,吸污组件3停止吸污,使得整体设备保持在不受任何水平力的状态下,以便于移动驱动机构6能形成有效的驱动:随着吸污罐1内水的逐渐增多,液面没过排水管的端口,开启第四电磁阀62,使得吸污罐1内的水通过排水管及重力作用排出,从而形成图1中箭头所示的冲向水面的斜向冲击,该冲击产生一定的水平推力,从而推动漂浮的设备进行移动,以改变设备的吸污位置;上述排水管采用相互连接的粗管63和细管64构成,实现排出水流的节流效果,从而增大水流的冲击力,保证移动驱动的有效性;另外,上述根据第四电磁阀62开启的大小,可对排出水流的大小进行调节,从而调整设备的移动速度和移动距离。
优选的,移动驱动机构6至少设有三个(i/ii/iii),且三个移动驱动机构6对称分布;
具体,如图7所示:在i/ii/iii的水流冲击力保持一致时,形成B方向的直线移动;在增大iii的水流冲击力,减小i的水流冲击力时,整体设备产生C方向的转动;反之,在增大i的水流冲击力,减小iii的水流冲击力时,整体设备产生D方向的转动;
另外,在进行上述转动时,若同时减小ii的水流冲击力,则会使转动速度加快。
综上,还包括驱动检测系统,驱动检测系统包括安装于整体设备上的红外距离传感器7和控制箱8,其中红外距离传感器7探测安装板511与水面的距离,控制箱8基于PLC编程控制器集成控制整体设备;进而使整体设备能形成自动化的控制效果。
基于该驱动检测系统,整体设备的自动化吸污流程如下:
S1.基于PLC编程控制器,启动第一电磁阀31,开启负压泵2,使得吸污罐1内形成负压状态;
S2.在进行负压泵2负吸的同时,调整第二电磁阀513和第三电磁阀54,实现整体设备浮力的调整,并基于外距离传感器7探测到的与水面距离进行浮力确定;
S3.关闭负压泵2,开启第一电磁阀31,基于上述负压状态和吸污组件3形成强力吸污;
S4.一次负吸结束;开启四电磁阀62,实现整体设备的位置调整;
S5.调整完成后重复上述S1-S4,直至完成整体吸污。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