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卡涩且便于脱模的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模具是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注塑模具由动模和定模两部分组成,动模安装在注射成型机的移动模板上,定模安装在注射成型机的固定模板上,在注射成型时动模与定模闭合构成浇注系统和型腔,开模时动模和定模分离;
但是目前市场上的注塑模具由于自身十分沉重,在将注塑模具安装到注塑设备上后,随着加工和别的不断运行,用于固定动模的螺栓在动模的自身重力和振动所产生的作用力下发生形变,导致动模与定模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使得动模与定模对接时出现卡涩的现象,加速了注塑模具的磨损速率,缩短了模具的使用寿命,降低了产品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卡涩且便于脱模的注塑模具,可以有效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注塑模具由于自身十分沉重,在将注塑模具安装到注塑设备上后,随着加工和别的不断运行,用于固定动模的螺栓在动模的自身重力和振动所产生的作用力下发生形变,导致动模与定模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使得动模与定模对接时出现卡涩的现象,加速了注塑模具的磨损速率,缩短了模具的使用寿命,降低了产品质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卡涩且便于脱模的注塑模具,包括安装架,
防卡涩机构,用于防止注塑模具动模和定模之间对接过程中出现卡涩现象,提高动模和定模之间定位的准确度;
脱模机构,用于将加工完成后的注塑产品从模具中顶出,使注塑模具的卸料过程更加方便;
卸料机构,用于将脱模后的注塑产品引导到收集篮内,优化了注塑模具成品的收集过程;
清洁机构,用于对脱模后的模具进行清洁,放置模具内壁吸附有灰尘杂质,机构产品的质量;
冷却循环机构,用于对注塑模具进行冷却,优化了注塑模具的冷却过程,提高了注塑模具的加工效率。
优选的,所述安装架顶端固定连接有安装箱,所述安装箱内侧底端对称固定连接有支撑横梁,所述支撑横梁内侧对称固定连接有滑动横梁,所述支撑横梁顶端滑动连接有安装竖板,所述安装竖板一侧底端固定连接有防卡涩机构;
所述防卡涩机构包括支撑角板、支撑底板、定位矩形槽、连接背板、安装侧板、固定角板、调节螺纹孔、竖滑槽、安装滑块、定位圆槽、支撑弹簧、支撑圆板、支撑栓、拉伸弹簧和盖板;
所述安装竖板一侧底端通过内六角螺栓固定连接有支撑角板,所述支撑角板顶端活动连接有支撑底板,所述支撑底板底端对应支撑角板顶端位置处开设有定位矩形槽,所述支撑底板顶端内侧固定连接有连接背板,所述连接背板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侧板,所述安装竖板一侧对应安装侧板一侧位置处均匀设置有固定角板;
所述支撑底板底端均匀开设有调节螺纹孔,所述安装侧板内侧中部开设有竖滑槽,所述竖滑槽内侧活动连接有安装滑块,所述安装滑块顶端和底端中部均均匀设置有定位圆槽,所述安装滑块底端对应定位圆槽内侧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支撑弹簧,所述支撑弹簧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圆板,所述支撑圆板底端中部转动连接有支撑栓,所述安装滑块顶端对应定位圆槽内侧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拉伸弹簧,所述拉伸弹簧底端固定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通过内六角螺栓与安装侧板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角板与定位矩形槽之间相互配合,所述安装侧板一侧中部转动连接有吊环,所述固定角板通过六角螺栓与安装侧板固定连接,所述安装竖板另一侧中部固定连接有驱动轴。
优选的,所述安装滑块一侧对称设置有连接竖块,所述安装滑块一侧顶部固定连接有脱模机构;
所述脱模机构包括上限位横板、下限位横板、导向滑柱、安装圆柱、导向圆槽、复位弹簧、上滑动推板、上卸料柱、下滑动推板、下卸料柱、缓冲锥块、凹模板、定位圆孔、凹模槽、注塑管、凸模板、凸模块、定位圆形槽、压紧弹簧、定位圆柱、阶梯槽、缓冲弹簧和缓冲块;
所述安装滑块一侧顶部固定连接有上限位横板,所述安装滑块一侧底部固定连接有下限位横板,所述安装滑块一侧中部对称设置有导向滑柱,所述导向滑柱一端固定连接有安装圆柱,所述上限位横板和下限位横板一侧中部均均匀开设有导向圆槽,所述复位导向圆槽内侧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上限位横板一侧对应导向滑柱外侧位置处活动连接有上滑动推板,所述上滑动推板一侧对称设置有上卸料柱,所述下限位横板一侧对应导向滑柱外侧位置处活动连接有下滑动推板,所述下滑动推板一侧对称设置有下卸料柱,所述上滑动推板与下滑动推板均与复位弹簧固定连接;
所述安装圆柱外侧对应导向滑柱一端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凹模板,所述凹模板一侧四角处均开设有定位圆孔,所述凹模板一侧中部开设有凹模槽,所述上滑动推板与下滑动推板一侧对应定位圆孔一端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缓冲锥块;
所述安装箱一端中部固定连接有注塑管,所述注塑管一端固定连接有凸模板,所述凸模板一侧中部固定连接有凸模块,所述凸模板一侧四角处均开设有定位圆形槽,所述定位圆形槽内侧一端固定连接有压紧弹簧,所述压紧弹簧一端固定连接有定位圆柱,所述述凸模板一侧顶端和底端中部均开设有阶梯槽,所述阶梯槽内侧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一侧固定连接有缓冲块。
优选的,所述上限位横板的厚度小于下限位横板的厚度,所述上卸料柱的长度大于下卸料柱的长度,所述定位圆孔与定位圆柱的相互配合。
优选的,所述安装架内部顶端一侧对应凸模板一侧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卸料机构;
所述卸料机构包括连接圆块、连接方管、滑移杆、固定销、卸料板、摆动方管、摆动滑杆、锁紧销、减震弹簧、缓冲方板、减速橡胶板和侧挡板;
所述安装架内部顶端一侧对应凸模板一侧位置处固定连接有连接圆块,所述安装架内部顶端另一侧对应凸模板一侧位置处连接方管,所述连接方管内侧滑动连接有滑移杆,所述滑移杆一侧顶部对应连接方管一侧位置处活动连接有固定销,所述滑移杆底部转动连接有卸料板;
所述连接圆块底端铰接有摆动方管,所述摆动方管内侧滑动连接有摆动滑杆,所述摆动滑杆一侧对应摆动方管一侧位置处活动连接有锁紧销,所述摆动滑杆底端与卸料板转动连接;
所述卸料板内侧底部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顶端固定连接有缓冲方板,所述卸料板内侧顶部对应缓冲方板一侧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减速橡胶板,所述卸料板底端边部对称设置有侧挡板。
优选的,所述滑动横梁外侧对应凸模板一侧位置处滑动连接有清洁机构;
所述清洁机构包括安装方环、支撑方杆、支撑板、调节圆柱、限位块、调节方块、安装销、安装环、喷气嘴、导气支管、导气管、风机、吸气方管、吸气口和防尘网;
所述滑动横梁外侧对应凸模板一侧位置处滑动连接有安装方环,所述安装方环一侧连接有支撑方杆,所述支撑方杆一侧均匀设置有支撑板,所述安装方环底端固定连接有调节圆柱,所述调节圆柱底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调节圆柱外侧活动连接有调节方块,所述调节方块一侧中部活动连接有安装销,所述调节方块另一侧中部转动连接有安装环,所述安装环内侧固定连接有喷气嘴,所述喷气嘴一端固定连接有导气支管,所述导气支管顶端固定连接有导气管,所述导气管一端固定连接有风机,所述风机输入端与市电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风机一端固定连接有吸气方管,所述吸气方管两侧均开设有吸气口,所述吸气口内侧固定连接有防尘网。
优选的,所述导气支管位于支撑板的顶部,所述风机与安装箱之间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吸气方管顶端固定连接有冷却循环机构;
所述冷却循环机构包括冷却箱、连接空心块、散热细管、输液管、冷却方管、散热方形片、送液管、输液泵、冷却液箱和回液管;
所述吸气方管顶端固定连接有顶端固定连接有冷却箱,所述冷却箱内侧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空心块,两个所述连接空心块之间均匀连接有散热细管,所述冷却箱一端中部固定连接有输液管,所述输液管一端固定连接有冷却方管,所述冷却方管内侧均匀设置有散热方形片,所述冷却方管底端中部固定连接有送液管,送液管一端固定连接有输液泵,所述输液泵的输入端与市电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输液泵一端与冷却液箱固定连接,所述冷却箱另一端中部固定连接有回液管,所述回液管一端与冷却液箱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冷却箱设置有进风槽口,所述冷却箱内侧底部与吸气方管相通,所述冷却箱与安装箱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
1.设置了防卡涩机构,在将注塑模具组装完成后,通过模具两侧的吊环将模具吊起并运输到设备顶部进行安装,在将模具安装到注塑设备上时,通过支撑角板和支撑底板之间的配合,将模具快速的定位到安装竖板上,通过安装侧板和固定角板之间的配合,对模具进行快速的固定,通过支撑圆板和支撑栓之间的配合,对安装滑块的位置进行调整,使动动模与定模对齐,在模具的工作过程中,通过支撑弹簧的支撑力和拉伸弹簧的拉力的共同作用下,使安装滑块与其上安装的零件克服自身的重力保持悬浮的状态,在动模和定模对接的过程中,即使动模和定模之间的位置存在偏差,也可以通过动模的位移进行自动调整,由于安装滑块处于悬浮状态,降低了动模运动过程中与定模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减缓了动模和定模的磨损速率,增加了动模和定模的使用寿命,通过了模具加工的产品质量。
2.设置了脱模机构,在使用注塑模具加工的过程中,当动模与定模对接,即凹模板与凸模板相互靠近的过程中,当定位圆柱进入到定位圆孔内并与上滑动推板和下滑动推板接触后,定位圆柱推动上滑动推板和下滑动推板向后移动,通过导向滑柱、缓冲锥块、定位圆形槽、压紧弹簧和定位圆柱之间的配合,使上限位横板和下限位横板分别与上滑动推板和下滑动推板之间紧贴,通过注塑管向凹模槽内注入熔融原料,待凹模槽内的产品冷却凝固后,通过驱动轴带动凹模板和凸模板分离,在凹模板和凸模板分离的过程中,通过导向圆槽、复位弹簧、上滑动推板、上卸料柱、下滑动推板和下卸料柱之间的配合,将凹模槽内的工件退出推出,优化了工件的脱模过程,使工件的脱模更加方便。
3.设置了卸料机构,在使用注塑设备前,通过连接方管、滑移杆和固定销之间的配合,对卸料板的高度进行调节,防止工件下落距离过大发生损坏,通过连接圆块、摆动方管、摆动滑杆和锁紧销之间的配合,对卸料板的倾斜角度进行调节,使掉落到卸料板上的工件能够沿卸料板向下滑动,避免了工件在卸料板上堆积,通过减震弹簧、缓冲方板、减速橡胶板和侧挡板之间的配合,为掉落到卸料板上的工件提供减震和保护,防止工件从卸料板的侧面掉落,优化了注塑模具的卸料过程。
4.设置了清洁机构,在将模具安装到注塑设备上后,通过模具的大小和形状,通过安装方环、调节圆柱、调节方块、安装销和安装环之间的配合,对喷气嘴的位置和朝向进行调节和固定,在风机的作用下,通过喷气嘴、导气支管和导气管之间的配合,利用高速气流对脱模后的模具进行清洁,防止灰尘杂质附着在模具内,确保了加工过程中模具的清洁,提高了注塑模具的使用性能。
5.设置了冷却循环机构,在注塑模具使用的过程中,在输液泵的作用下,将冷却液箱内的冷却液运输到送液管内,通过冷却方管、散热方形片和送液管之间的配合,对注塑模具进行冷却,加速了注塑模具内工件的冷却速率,提高了注塑模具的工作效率,通过冷却箱、连接空心块、散热细管和输液管之间配合,将冷却液重新输送会冷却液箱,在冷却液流经冷却箱时,在风机的作用下,冷气流从冷却箱顶部进入到冷却箱内,对散热细管内的冷却液进行降温,优化了注塑模具的冷却过程。
综上所述,通过对注塑模具的安装对接、脱模、卸料、清洁和冷却循环过程进行优化,防止了注塑模具的卡涩现象,简化了注塑模具的脱模方式,优化了注塑模具的卸料过程,改善了注塑模具的清洁过程,提升了注塑模具的冷却循环的冷却过程。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冷却箱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防卡涩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脱模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定位圆柱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卸料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清洁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冷却循环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安装架;2、安装箱;3、支撑横梁;4、滑动横梁;5、安装竖板;
6、防卡涩机构;601、支撑角板;602、支撑底板;603、定位矩形槽;604、连接背板;605、安装侧板;606、固定角板;607、调节螺纹孔;608、竖滑槽;609、安装滑块;610、定位圆槽;611、支撑弹簧;612、支撑圆板;613、支撑栓;614、拉伸弹簧;615、盖板;
7、驱动轴;8、连接竖块;
9、脱模机构;901、上限位横板;902、下限位横板;903、导向滑柱;904、安装圆柱;905、导向圆槽;906、复位弹簧;907、上滑动推板;908、上卸料柱;909、下滑动推板;910、下卸料柱;911、缓冲锥块;912、凹模板;913、定位圆孔;914、凹模槽;915、注塑管;916、凸模板;917、凸模块;918、定位圆形槽;919、压紧弹簧;920、定位圆柱;921、阶梯槽;922、缓冲弹簧;923、缓冲块;
10、卸料机构;1001、连接圆块;1002、连接方管;1003、滑移杆;1004、固定销;1005、卸料板;1006、摆动方管;1007、摆动滑杆;1008、锁紧销;1009、减震弹簧;1010、缓冲方板;1011、减速橡胶板;1012、侧挡板;
11、清洁机构;1101、安装方环;1102、支撑方杆;1103、支撑板;1104、调节圆柱;1105、限位块;1106、调节方块;1107、安装销;1108、安装环;1109、喷气嘴;1110、导气支管;1111、导气管;1112、风机;1113、吸气方管;1114、吸气口;1115、防尘网;
12、冷却循环机构;1201、冷却箱;1202、连接空心块;1203、散热细管;1204、输液管;1205、冷却方管;1206、散热方形片;1207、送液管;1208、输液泵;1209、冷却液箱;1210、回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如图1-8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防卡涩且便于脱模的注塑模具,包括安装架1,
防卡涩机构6,用于防止注塑模具动模和定模之间对接过程中出现卡涩现象,提高动模和定模之间定位的准确度;
脱模机构9,用于将加工完成后的注塑产品从模具中顶出,使注塑模具的卸料过程更加方便;
卸料机构10,用于将脱模后的注塑产品引导到收集篮内,优化了注塑模具成品的收集过程;
清洁机构11,用于对脱模后的模具进行清洁,放置模具内壁吸附有灰尘杂质,机构产品的质量;
冷却循环机构12,用于对注塑模具进行冷却,优化了注塑模具的冷却过程,提高了注塑模具的加工效率。
安装架1顶端固定连接有安装箱2,安装箱2内侧底端对称固定连接有支撑横梁3,支撑横梁3内侧对称固定连接有滑动横梁4,支撑横梁3顶端滑动连接有安装竖板5,安装竖板5一侧底端固定连接有防卡涩机构6;
防卡涩机构6包括支撑角板601、支撑底板602、定位矩形槽603、连接背板604、安装侧板605、固定角板606、调节螺纹孔607、竖滑槽608、安装滑块609、定位圆槽610、支撑弹簧611、支撑圆板612、支撑栓613、拉伸弹簧614和盖板615;
安装竖板5一侧底端通过内六角螺栓固定连接有支撑角板601,支撑角板601顶端活动连接有支撑底板602,支撑底板602底端对应支撑角板601顶端位置处开设有定位矩形槽603,支撑底板602顶端内侧固定连接有连接背板604,连接背板604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侧板605,安装竖板5一侧对应安装侧板605一侧位置处均匀设置有固定角板606;
支撑底板602底端均匀开设有调节螺纹孔607,安装侧板605内侧中部开设有竖滑槽608,竖滑槽608内侧活动连接有安装滑块609,安装滑块609顶端和底端中部均均匀设置有定位圆槽610,安装滑块609底端对应定位圆槽610内侧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支撑弹簧611,支撑弹簧611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圆板612,支撑圆板612底端中部转动连接有支撑栓613,安装滑块609顶端对应定位圆槽610内侧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拉伸弹簧614,拉伸弹簧614底端固定连接有盖板615,盖板615通过内六角螺栓与安装侧板605固定连接,支撑角板601与定位矩形槽603之间相互配合,安装侧板605一侧中部转动连接有吊环,固定角板606通过六角螺栓与安装侧板605固定连接,安装竖板5另一侧中部固定连接有驱动轴7,在将注塑模具组装完成后,通过模具两侧的吊环将模具吊起并运输到设备顶部进行安装,在将模具安装到注塑设备上时,通过支撑角板601和支撑底板602之间的配合,将模具快速的定位到安装竖板5上,通过安装侧板605和固定角板606之间的配合,对模具进行快速的固定,通过支撑圆板612和支撑栓613之间的配合,对安装滑块609的位置进行调整,使动动模与定模对齐,在模具的工作过程中,通过支撑弹簧611的支撑力和拉伸弹簧614的拉力的共同作用下,使安装滑块609与其上安装的零件克服自身的重力保持悬浮的状态,在动模和定模对接的过程中,即使动模和定模之间的位置存在偏差,也可以通过动模的位移进行自动调整,由于安装滑块609处于悬浮状态,降低了动模运动过程中与定模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减缓了动模和定模的磨损速率,增加了动模和定模的使用寿命,通过了模具加工的产品质量;
安装滑块609一侧对称设置有连接竖块8,安装滑块609一侧顶部固定连接有脱模机构9;
脱模机构9包括上限位横板901、下限位横板902、导向滑柱903、安装圆柱904、导向圆槽905、复位弹簧906、上滑动推板907、上卸料柱908、下滑动推板909、下卸料柱910、缓冲锥块911、凹模板912、定位圆孔913、凹模槽914、注塑管915、凸模板916、凸模块917、定位圆形槽918、压紧弹簧919、定位圆柱920、阶梯槽921、缓冲弹簧922和缓冲块923;
安装滑块609一侧顶部固定连接有上限位横板901,安装滑块609一侧底部固定连接有下限位横板902,安装滑块609一侧中部对称设置有导向滑柱903,导向滑柱903一端固定连接有安装圆柱904,上限位横板901和下限位横板902一侧中部均均匀开设有导向圆槽905,复位导向圆槽905内侧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906,上限位横板901一侧对应导向滑柱903外侧位置处活动连接有上滑动推板907,上滑动推板907一侧对称设置有上卸料柱908,下限位横板902一侧对应导向滑柱903外侧位置处活动连接有下滑动推板909,下滑动推板909一侧对称设置有下卸料柱910,上滑动推板907与下滑动推板909均与复位弹簧906固定连接;
安装圆柱904外侧对应导向滑柱903一端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凹模板912,凹模板912一侧四角处均开设有定位圆孔913,凹模板912一侧中部开设有凹模槽914,上滑动推板907与下滑动推板909一侧对应定位圆孔913一端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缓冲锥块911;
安装箱2一端中部固定连接有注塑管915,注塑管915一端固定连接有凸模板916,凸模板916一侧中部固定连接有凸模块917,凸模板916一侧四角处均开设有定位圆形槽918,定位圆形槽918内侧一端固定连接有压紧弹簧919,压紧弹簧919一端固定连接有定位圆柱920,述凸模板916一侧顶端和底端中部均开设有阶梯槽921,阶梯槽921内侧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922,缓冲弹簧922一侧固定连接有缓冲块923,上限位横板901的厚度小于下限位横板902的厚度,上卸料柱908的长度大于下卸料柱910的长度,定位圆孔913与定位圆柱920的相互配合,在使用注塑模具加工的过程中,当动模与定模对接,即凹模板912与凸模板916相互靠近的过程中,当定位圆柱920进入到定位圆孔913内并与上滑动推板907和下滑动推板909接触后,定位圆柱920推动上滑动推板907和下滑动推板909向后移动,通过导向滑柱903、缓冲锥块911、定位圆形槽918、压紧弹簧919和定位圆柱920之间的配合,使上限位横板901和下限位横板902分别与上滑动推板907和下滑动推板909之间紧贴,通过注塑管915向凹模槽914内注入熔融原料,待凹模槽914内的产品冷却凝固后,通过驱动轴7带动凹模板912和凸模板916分离,在凹模板912和凸模板916分离的过程中,通过导向圆槽905、复位弹簧906、上滑动推板907、上卸料柱908、下滑动推板909和下卸料柱910之间的配合,将凹模槽914内的工件退出推出,优化了工件的脱模过程,使工件的脱模更加方便;
安装架1内部顶端一侧对应凸模板916一侧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卸料机构10;
卸料机构10包括连接圆块1001、连接方管1002、滑移杆1003、固定销1004、卸料板1005、摆动方管1006、摆动滑杆1007、锁紧销1008、减震弹簧1009、缓冲方板1010、减速橡胶板1011和侧挡板1012;
安装架1内部顶端一侧对应凸模板916一侧位置处固定连接有连接圆块1001,安装架1内部顶端另一侧对应凸模板916一侧位置处连接方管1002,连接方管1002内侧滑动连接有滑移杆1003,滑移杆1003一侧顶部对应连接方管1002一侧位置处活动连接有固定销1004,滑移杆1003底部转动连接有卸料板1005;
连接圆块1001底端铰接有摆动方管1006,摆动方管1006内侧滑动连接有摆动滑杆1007,摆动滑杆1007一侧对应摆动方管1006一侧位置处活动连接有锁紧销1008,摆动滑杆1007底端与卸料板1005转动连接;
卸料板1005内侧底部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簧1009,减震弹簧1009顶端固定连接有缓冲方板1010,卸料板1005内侧顶部对应缓冲方板1010一侧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减速橡胶板1011,卸料板1005底端边部对称设置有侧挡板1012,在使用注塑设备前,通过连接方管1002、滑移杆1003和固定销1004之间的配合,对卸料板1005的高度进行调节,防止工件下落距离过大发生损坏,通过连接圆块1001、摆动方管1006、摆动滑杆1007和锁紧销1008之间的配合,对卸料板1005的倾斜角度进行调节,使掉落到卸料板1005上的工件能够沿卸料板1005向下滑动,避免了工件在卸料板1005上堆积,通过减震弹簧1009、缓冲方板1010、减速橡胶板1011和侧挡板1012之间的配合,为掉落到卸料板1005上的工件提供减震和保护,防止工件从卸料板1005的侧面掉落,优化了注塑模具的卸料过程。
滑动横梁4外侧对应凸模板916一侧位置处滑动连接有清洁机构11;
清洁机构11包括安装方环1101、支撑方杆1102、支撑板1103、调节圆柱1104、限位块1105、调节方块1106、安装销1107、安装环1108、喷气嘴1109、导气支管1110、导气管1111、风机1112、吸气方管1113、吸气口1114和防尘网1115;
滑动横梁4外侧对应凸模板916一侧位置处滑动连接有安装方环1101,安装方环1101一侧连接有支撑方杆1102,支撑方杆1102一侧均匀设置有支撑板1103,安装方环1101底端固定连接有调节圆柱1104,调节圆柱1104底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105,调节圆柱1104外侧活动连接有调节方块1106,调节方块1106一侧中部活动连接有安装销1107,调节方块1106另一侧中部转动连接有安装环1108,安装环1108内侧固定连接有喷气嘴1109,喷气嘴1109一端固定连接有导气支管1110,导气支管1110顶端固定连接有导气管1111,导气管1111一端固定连接有风机1112,风机1112输入端与市电的输出端电性连接,风机1112一端固定连接有吸气方管1113,吸气方管1113两侧均开设有吸气口1114,吸气口1114内侧固定连接有防尘网1115,导气支管1110位于支撑板1103的顶部,风机1112与安装箱2之间固定连接,在将模具安装到注塑设备上后,通过模具的大小和形状,通过安装方环1101、调节圆柱1104、调节方块1106、安装销1107和安装环1108之间的配合,对喷气嘴1109的位置和朝向进行调节和固定,在风机1112的作用下,通过喷气嘴1109、导气支管1110和导气管1111之间的配合,利用高速气流对脱模后的模具进行清洁,防止灰尘杂质附着在模具内,确保了加工过程中模具的清洁,提高了注塑模具的使用性能;
吸气方管1113顶端固定连接有冷却循环机构12;
冷却循环机构12包括冷却箱1201、连接空心块1202、散热细管1203、输液管1204、冷却方管1205、散热方形片1206、送液管1207、输液泵1208、冷却液箱1209和回液管1210;
吸气方管1113顶端固定连接有顶端固定连接有冷却箱1201,冷却箱1201内侧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空心块1202,两个连接空心块1202之间均匀连接有散热细管1203,冷却箱1201一端中部固定连接有输液管1204,输液管1204一端固定连接有冷却方管1205,冷却方管1205内侧均匀设置有散热方形片1206,冷却方管1205底端中部固定连接有送液管1207,送液管1207一端固定连接有输液泵1208,输液泵1208的输入端与市电的输出端电性连接,输液泵1208一端与冷却液箱1209固定连接,冷却箱1201另一端中部固定连接有回液管1210,回液管1210一端与冷却液箱1209固定连接,冷却箱1201设置有进风槽口,冷却箱1201内侧底部与吸气方管1113相通,冷却箱1201与安装箱2固定连接,在注塑模具使用的过程中,在输液泵1208的作用下,将冷却液箱1209内的冷却液运输到送液管1207内,通过冷却方管1205、散热方形片1206和送液管1207之间的配合,对注塑模具进行冷却,加速了注塑模具内工件的冷却速率,提高了注塑模具的工作效率,通过冷却箱1201、连接空心块1202、散热细管1203和输液管1204之间配合,将冷却液重新输送会冷却液箱1209,在冷却液流经冷却箱1201时,在风机1112的作用下,冷气流从冷却箱1201顶部进入到冷却箱1201内,对散热细管1203内的冷却液进行降温,优化了注塑模具的冷却过程。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发明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在将注塑模具组装完成后,通过模具两侧的吊环将模具吊起并运输到设备顶部进行安装,在将模具安装到注塑设备上时,通过支撑角板601和支撑底板602之间的配合,将模具快速的定位到安装竖板5上,通过安装侧板605和固定角板606之间的配合,对模具进行快速的固定,通过支撑圆板612和支撑栓613之间的配合,对安装滑块609的位置进行调整,使动动模与定模对齐,在模具的工作过程中,通过支撑弹簧611的支撑力和拉伸弹簧614的拉力的共同作用下,使安装滑块609与其上安装的零件克服自身的重力保持悬浮的状态,在动模和定模对接的过程中,即使动模和定模之间的位置存在偏差,也可以通过动模的位移进行自动调整,由于安装滑块609处于悬浮状态,降低了动模运动过程中与定模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减缓了动模和定模的磨损速率,增加了动模和定模的使用寿命,通过了模具加工的产品质量;
在使用注塑模具加工的过程中,当动模与定模对接,即凹模板912与凸模板916相互靠近的过程中,当定位圆柱920进入到定位圆孔913内并与上滑动推板907和下滑动推板909接触后,定位圆柱920推动上滑动推板907和下滑动推板909向后移动,通过导向滑柱903、缓冲锥块911、定位圆形槽918、压紧弹簧919和定位圆柱920之间的配合,使上限位横板901和下限位横板902分别与上滑动推板907和下滑动推板909之间紧贴,通过注塑管915向凹模槽914内注入熔融原料,待凹模槽914内的产品冷却凝固后,通过驱动轴7带动凹模板912和凸模板916分离,在凹模板912和凸模板916分离的过程中,通过导向圆槽905、复位弹簧906、上滑动推板907、上卸料柱908、下滑动推板909和下卸料柱910之间的配合,将凹模槽914内的工件退出推出,优化了工件的脱模过程,使工件的脱模更加方便;
在使用注塑设备前,通过连接方管1002、滑移杆1003和固定销1004之间的配合,对卸料板1005的高度进行调节,防止工件下落距离过大发生损坏,通过连接圆块1001、摆动方管1006、摆动滑杆1007和锁紧销1008之间的配合,对卸料板1005的倾斜角度进行调节,使掉落到卸料板1005上的工件能够沿卸料板1005向下滑动,避免了工件在卸料板1005上堆积,通过减震弹簧1009、缓冲方板1010、减速橡胶板1011和侧挡板1012之间的配合,为掉落到卸料板1005上的工件提供减震和保护,防止工件从卸料板1005的侧面掉落,优化了注塑模具的卸料过程;
在将模具安装到注塑设备上后,通过模具的大小和形状,通过安装方环1101、调节圆柱1104、调节方块1106、安装销1107和安装环1108之间的配合,对喷气嘴1109的位置和朝向进行调节和固定,在风机1112的作用下,通过喷气嘴1109、导气支管1110和导气管1111之间的配合,利用高速气流对脱模后的模具进行清洁,防止灰尘杂质附着在模具内,确保了加工过程中模具的清洁,提高了注塑模具的使用性能;
在注塑模具使用的过程中,在输液泵1208的作用下,将冷却液箱1209内的冷却液运输到送液管1207内,通过冷却方管1205、散热方形片1206和送液管1207之间的配合,对注塑模具进行冷却,加速了注塑模具内工件的冷却速率,提高了注塑模具的工作效率,通过冷却箱1201、连接空心块1202、散热细管1203和输液管1204之间配合,将冷却液重新输送会冷却液箱1209,在冷却液流经冷却箱1201时,在风机1112的作用下,冷气流从冷却箱1201顶部进入到冷却箱1201内,对散热细管1203内的冷却液进行降温,优化了注塑模具的冷却过程。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