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光温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山区的低成本日光温室。
背景技术
日光温室是指由前屋面、后墙、后屋面和两山墙组成,前屋面为透光屋面,利用太阳辐射能,在不加温或少加温情况下,严冬季节可进行半耐寒性和喜温性设施农作物生产,又称节能日光温室,在我国北方地区设施农业生产中有重要作用。在山区建设温室大棚,由于山区的土地面积小,田地多为梯田,用现有大棚技术在山区建造墙体占地面积大,土地资源利用率低;另外,现有的日光温室不便于大棚薄膜的安装与收纳,而且山区的地形增加了大棚薄膜安装的难度,增加了种植人员的劳动强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适用于山区的低成本日光温室。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适用于山区的低成本日光温室,包括地面、后墙体和安装在地面和后墙体之间的大棚,所述大棚包括立柱和弧形拱架,所述后墙体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U型支架,所述U型支架的两个支脚之间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一端贯穿U型支架并固定连接有转动把手,位于所述U型支架的两个支脚之间的转动杆外侧壁上固定套接有辊轮,所述辊轮的外侧套设有大棚薄膜,所述大棚薄膜与弧形拱架的外侧壁接触连接,所述地面自下而上依次安装有第一种植板、第二种植板和第三种植板,且第一种植板、第二种植板和第三种植板错位设置,所述后墙体的侧壁上安装有进水总管,所述进水总管的输出端连接有三根进水支管,且三根进水支管分别与第一种植板、第二种植板和第三种植板连接,所述进水总管的输入端延伸至后墙体的上侧并固定连接有进水漏斗。
优选地,所述大棚薄膜的侧壁上开设有与大棚连通的上通风口和下通风口。
优选地,所述U型支架安装的位置与立柱的位置相对应。
优选地,所述大棚薄膜远离辊轮的一端通过紧固螺栓与地面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种植板、第二种植板和第三种植板远离进水支管的端面上均连接有排水支管,且三根排水支管的输出端与同一根排水总管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排水总管的输出端与储水箱的输入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种植板和第三种植板的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且支撑柱的下端与地面接触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后墙体的侧壁上安装有U型支架,并在U型支架的两个支脚之间转动连接有转动杆,当需要使用大棚薄膜时,调节转动把手将收卷在辊轮上的大棚薄膜铺设在大棚的弧形拱架上,并通过紧固螺栓将大棚薄膜安装在地面上,起到固定的作用,利于大棚内种植的农作物的生长;通过向进水漏斗内注水,并在进水总管和进水支管的导向作用下,对种植在第一种植板、第二种植板和第三种植板上的农作物进行补水,另外进水漏斗还能降雨水直接通入至农作物上,利用了天气的条件,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并且为山区的特殊地形提供了便利。本实用新型土地利用率高,能够适应山区的地形需要,并且利于大棚薄膜的使用与收纳,减轻了种植人员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适用于山区的低成本日光温室的透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适用于山区的低成本日光温室的大棚结构图。
图中:1地面、2后墙体、3大棚、4立柱、5弧形拱架、6U型支架、7转动杆、8转动把手、9辊轮、10大棚薄膜、11第一种植板、12第二种植板、13第三种植板、14进水总管、15进水支管、16进水漏斗、17上通风口、18下通风口、19排水支管、20排水总管、21储水箱、22支撑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一种适用于山区的低成本日光温室,包括地面1、后墙体2和安装在地面1和后墙体2之间的大棚3,大棚3包括立柱4和弧形拱架5,后墙体2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U型支架6,具体的,U型支架6安装的位置与立柱4的位置相对应,U型支架6的两个支脚之间转动连接有转动杆7,转动杆7的一端贯穿U型支架6并固定连接有转动把手8,位于U型支架6的两个支脚之间的转动杆7外侧壁上固定套接有辊轮9,辊轮9的外侧套设有大棚薄膜10,大棚薄膜10与弧形拱架5的外侧壁接触连接,其中,大棚薄膜10的侧壁上开设有与大棚3连通的上通风口17和下通风口18,大棚薄膜10远离辊轮9的一端通过紧固螺栓与地面1连接,地面1自下而上依次安装有第一种植板11、第二种植板12和第三种植板13,且第一种植板11、第二种植板12和第三种植板13上均安装有种植盘,具体的,第二种植板12和第三种植板13的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22,且支撑柱22的下端与地面1接触连接,且第一种植板11、第二种植板12和第三种植板13错位设置,便于光照能够充分的照射在第一种植板11、第二种植板12和第三种植板13上种植的农作物,后墙体2的侧壁上安装有进水总管14,进水总管14的输出端连接有三根进水支管15,且三根进水支管15分别与第一种植板11、第二种植板12和第三种植板13连接。
其中,第一种植板11、第二种植板12和第三种植板13远离进水支管15的端面上均连接有排水支管19,且三根排水支管19的输出端与同一根排水总管20的输入端连接,排水总管20的输出端与储水箱21的输入端连接,进水总管14的输入端延伸至后墙体2的上侧并固定连接有进水漏斗16。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后墙体2的侧壁上安装有U型支架6,并在U型支架6的两个支脚之间转动连接有转动杆7,当需要使用大棚薄膜10时,调节转动把手8,可以将收卷在辊轮9上的大棚薄膜10铺设在大棚3的弧形拱架5上,并通过紧固螺栓将大棚薄膜10安装在地面1上,起到固定的作用,利于大棚3内种植的农作物的生长;通过向进水漏斗16内注水,并在进水总管14和进水支管15的导向作用下,对种植在第一种植板11、第二种植板12和第三种植板13上的农作物进行补水,另外进水漏斗16还能降雨水直接通入至农作物上,利用了天气的条件,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并且为山区的特殊地形提供了便利。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