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呼吸内科用便捷型肺活量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肺活量是指在不限时间的情况下,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最大能力所呼出的气体量,这代表肺一次最大的机能活动量,是反映人体生长发育水平的重要机能指标之一。肺活量的降低使人到老年以后,容易发生多种肺部疾病,例如气管炎、哮喘等,并且由于肺部手术或喉部手术亦可能造成肺活量降低。
现有的医疗器械没有专门针对病人肺部训练的医疗器械,众所周知,运动可以锻炼人的肺活量,但是运动受限于场地因素,因此需要一种呼吸内科用便捷型肺活量训练装置来解决此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医疗器械没有专门针对病人肺部训练的医疗器械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呼吸内科用便捷型肺活量训练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呼吸内科用便捷型肺活量训练装置,包括空心球体,所述空心球体的底部固定有L型固定管,所述L型固定管内设置有连接套筒,所述连接套筒与空心球体的内部连通,且连接套筒与空心球体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套筒位于空心球体内部的一端呈弧形设置,所述空心球体内设置有漂浮球,所述连接套筒的底部连接有软管,所述软管的一端设置有吹嘴,所述L型固定管呈水平状的一端设置有开盖,所述L型固定管外壁的拐角处固定有呈竖直设置的固定筒,所述L型固定管的内部设置有与固定筒位置对应的L型杆,所述L型固定管的内侧壁设置有与L型杆顶端对应的贯穿口,所述L型杆的顶端贯穿贯穿口并向固定筒内延伸,所述固定筒的内部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固定筒的内底壁和L型固定管的外侧壁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杆上螺纹连接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与L型杆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固定筒内设置有与螺纹杆对应的驱动机构。
优选地,所述连接杆远离移动块的一端与L型杆靠近移动块一侧的顶端固定。
优选地,所述L型杆与贯穿口的内侧壁密封滑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L型杆呈水平状的部分位于软管的下方。
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螺纹杆上端的第二锥齿轮,所述固定筒的内侧壁设置有与第二锥齿轮位置对应的贯穿孔,所述贯穿孔内穿插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的一端向固定筒内延伸并固定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连接,所述驱动轴远离第一锥齿轮的一端向固定筒外延伸并固定有转盘。
优选地,所述转盘靠近固定筒外壁的一侧呈上下对称设置有两个衔接杆,所述固定筒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与衔接杆端部对应的环形滑槽。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者对着吹嘴吹气,漂浮球在空心球体内漂浮从而可以训练肺活量,并且可以控制软管内的进气量,让人对准吹嘴吹气时受到一定的阻力,从而达到换一种方式训练肺活量的目的,使用较为方便,值得大力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呼吸内科用便捷型肺活量训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为图2中B处的放大图;
图4为L型杆的侧视图。
图中:1空心球体、2漂浮球、3连接套筒、4L型固定管、5软管、6L型杆、7吹嘴、8开盖、9固定筒、10贯穿口、11连接杆、12螺纹杆、13移动块、14驱动轴、15第一锥齿轮、16第二锥齿轮、17环形滑槽、18衔接杆、19转盘、20贯穿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照图1-4,一种呼吸内科用便捷型肺活量训练装置,包括空心球体1,空心球体1的底部固定有L型固定管4,L型固定管4内设置有连接套筒3,连接套筒3与空心球体1的内部连通,且连接套筒3与空心球体1固定连接,连接套筒3位于空心球体1内部的一端呈弧形设置,空心球体1内设置有漂浮球2,连接套筒3的底部连接有软管5,软管5的一端设置有吹嘴7,L型固定管4呈水平状的一端设置有开盖8,L型固定管4外壁的拐角处固定有呈竖直设置的固定筒9,L型固定管4的内部设置有与固定筒9位置对应的L型杆6,L型固定管4的内侧壁设置有与L型杆6顶端对应的贯穿口10,L型杆6的顶端贯穿贯穿口10并向固定筒9内延伸,固定筒9的内部设置有螺纹杆12,螺纹杆12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固定筒9的内底壁和L型固定管4的外侧壁转动连接,螺纹杆12上螺纹连接有移动块13,移动块13与L型杆6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1,固定筒9内设置有与螺纹杆12对应的驱动机构。
本实用新型中,连接杆11远离移动块13的一端与L型杆6靠近移动块13一侧的顶端固定,使得连接杆11不阻碍L型杆6沿着贯穿口10上下滑动,L型杆6与贯穿口10的内侧壁密封滑动连接,防止L型杆6沿着贯穿口10上下滑动时晃动,L型杆6呈水平状的部分位于软管5的下方,L型杆6呈水平状的部分与L型固定管4的内侧壁可以将软管5慢慢夹紧,从而控制软管5内的进气量,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螺纹杆12上端的第二锥齿轮16,固定筒9的内侧壁设置有与第二锥齿轮16位置对应的贯穿孔20,贯穿孔20内穿插有驱动轴14,驱动轴14的一端向固定筒9内延伸并固定有第一锥齿轮15,第一锥齿轮15与第二锥齿轮16啮合连接,驱动轴14远离第一锥齿轮15的一端向固定筒9外延伸并固定有转盘19,通过转动转盘19可以使得螺纹杆12转动,转盘19靠近固定筒9外壁的一侧呈上下对称设置有两个衔接杆18,固定筒9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与衔接杆18端部对应的环形滑槽17,防止转动转盘19时,转盘19晃动。
本实用新型中,初始状态下,漂浮球2位于空心球体1内并堵住连接套筒3呈弧形设置的端口,打开开盖8,将吹嘴7从L型固定管4内取出,对准吹嘴7吹气,漂浮球2受到气流的作用会在空心球体1的内部呈漂浮状态,漂浮球2漂浮的时间越长说明一个人的肺活量越大,并且可以控制软管5内的进气量,让人对准吹嘴7吹气时受到一定的阻力,从而达到换一种方式训练肺活量的目的,只需转动转盘19,使得第一锥齿轮15带动第二锥齿轮16转动,从而使得螺纹杆12转动,螺纹杆12转动时,移动块13受到连接杆11的限制只能在螺纹杆12上上下移动,移动块13移动的方向取决于转盘19转动的方向,移动块13向上移动时带动L型杆6沿着贯穿口10向上滑动,L型杆6呈水平状的部分与L型固定管4的内侧壁将软管5慢慢夹紧,从而控制软管5内的进气量,使用较为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