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线熔接领域。
背景技术
电线在日常使用或家电维修中经常需要进行熔接,现有的电线熔接装置通常是将两根电线放置在限位槽中,再对两根电线需要熔接的端部进行加热,使加热后的电线熔接在一起。这种熔接装置难以让两根电线精准地对接起来,且两根电线在熔接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电线外皮实现熔接而电线线芯并没有熔接上的问题,成功率较低,这就导致熔接后的电线无法使用,需要重新熔接或将电线丢弃,增加了电线熔接的成本,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另外,电线熔接后,熔接口上会凹凸不平,平整度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线熔接装置,以解决背景技术中电线难以精准对接、电线熔接成功率低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提供电线熔接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两根电线的端部均可拆卸连接有用于夹紧电线的夹紧单元,其中一个夹紧单元顶部固定有第一固定柱,所述第一固定柱的侧部与第一气缸的输出端相连;第一固定柱的顶部固定有第一球体,所述第一球体内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放置有锡球,所述锡球上连接有电热丝,所述电热丝远离锡球的一端连接有导杆,所述导杆穿出球体并连接有正极电源;第一球体上开有对接孔和引流孔,所述引流孔的一端与空腔底部连通,引流孔的另一端连通有固定在第一球体表面的引流管;另一个夹紧单元的顶部固定有第二固定柱,所述第二固定柱的侧部与第二气缸的输出端相连;第二固定柱的顶部固定有第二球体,所述第二球体表面安装有负极电源,所述负极电源连接有与对接孔位置相对的对接针,且对接针与对接孔相配合。
本基础方案的原理在于:分别打开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上的夹紧单元,使两根电线分别穿过夹紧单元中,并使位于第一固定柱上的电线的端部刚好位于引流管的下方,此时关闭夹紧单元,使电线固定在夹紧单元内。分别打开正极电源和负极电源,正极电源可使导杆、电热丝和锡球带正电,而负极电源则使对接针带负电。
当两根电线需要熔接时,同时启动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分别驱动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移动,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分别带动两根电线逐渐靠近,并使第一球体和第二球体逐渐靠近。当第二球体上的对接针插入到第一球体的对接孔并与锡球接触时,两根电线的位置非常接近,仅留有细小的空隙,此时正极电源和负极电源连通形成完整的电路,电热丝开始发热并使锡球逐渐熔化为锡液,锡液通过引流孔逐渐进入到引流管中,再从引流管中流出并刚好流到两根电线的空隙中,使两根电线的线芯通过锡液连接在一起,由于锡具有导电性,所以能够使两根电线的线芯连接后能够正常导电。锡液流入空隙后,锡液的热量会使电线的外皮熔化,此时再次启动第一气缸或第二气缸,第一气缸或第二气缸使对接针插入空腔更深的位置,并使两根电线对接在一起,此时两根电线熔化的外皮相互接触并连接在一起,从而实现两根电线的熔接。两根电线熔接后,让其中一个夹紧单元将熔接后的电线放开,再让另一个夹紧单元稍稍松开,让夹紧单元在熔接后的电线上滑动,当夹紧单元通过两根电线的熔接口时,夹紧单元能够将熔接口推平,使熔接口表面更加平整美观。
本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方案能够让两根电线精准地对接起来,提高了电线熔接的效果,并能够使两根电线的线芯和外皮分别熔接在一起,使熔接后的电线可正常使用,提高了电线熔接的成功率;
2、本方案通过对接针与对接孔的配合能够使两根电线实现精准的对接,提高了电线熔接的效果;
3、本方案的锡球在正极电源、导杆、电热丝的连接下带上了正电,对接针在负极电源的连接下带上了负电,能够使对接针在实现精准对接的同时还能使正极电源和负极电源连通,从而使电热丝产热,为两根电线的熔接提供热量;
4、本方案的锡球在联通电路中电热丝的作用下能够熔化为液体并从引流孔和引流管中流到两根电线的空隙中,使两根电线的线芯通过锡液连接在一起,由于锡具有导电性,所以能够使两根电线的线芯连接后能够正常导电;
5、本方案的锡球熔化并流入空隙后,锡液的热量会使电线的外皮熔化,为电线外皮的熔接提供了条件;
6、本方案的引流管位于电线端部的上方,能够使保证锡液可准确地流入到两根电线之间的空隙中;
7、本方案的夹紧单元能够对电线进行夹紧,并可拆卸连接在电线上,在两根电线熔接后可对熔接口进行推平,提高了熔接口的平整度和美观度;;
8、本方案的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通过与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的配合能够使两根电线、第一球体和第二球体产生线性运动,从而实现两根电线的拉紧、对接和熔接,稳定性强。
方案二:此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所述夹紧单元包括横杆,所述横杆上铰接有两个夹爪,两个夹爪底部共同形成可容电线穿过的固定口,两个夹爪之间安装有扭簧,两个夹爪的顶部均向上延伸为夹柄。通过夹爪、横杆、扭簧的配合能够实现对电线的夹紧。
方案三:此为方案二的优选,所述夹爪的内侧设有缓冲垫。缓冲垫能够对电线起到保护作用,防止电线在夹紧过程中被损坏。
方案四:此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所述第一球体上还安装有与空腔连通的活塞。当锡液难以从引流孔或引流管中流出使,人们可通过挤压活塞使锡液流出。
方案五:此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所述工作台上安装有若干个用于捋直电线的限位卡。限位卡能够对电线进行捋直,提高了电线精准对接的几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电线熔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夹紧单元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工作台1、第一气缸2、第二气缸3、第一固定柱4、第二固定柱5、夹紧单元6、第一球体7、第二球体8、锡球9、电热丝10、导杆11、正极电源12、对接孔13、引流孔14、引流管15、负极电源16、对接针17、限位18卡、夹爪19、夹柄20、固定口21、横杆22、电线23。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
电线熔接装置,主要由工作台1、第一气缸2、第二气缸3、夹紧单元6、第一球体7、第二球体8、锡球9、电热丝10、导杆11、正极电源12、对接孔13、引流孔14、引流管15、负极电源16、对接针17等构成。工作台1上安装有若干个用于捋直电线23的限位18卡。两根电线23的端部均安装有用于夹紧电线23的夹紧单元6,两个夹紧单元6均主要由横杆22、夹爪19、夹柄20、固定口21、扭簧构成,两个夹爪19相互铰接在横杆22上,两个夹爪19底部共同形成可容电线23穿过的固定口21,两个夹爪19之间安装有扭簧,两个夹爪19的顶部均向上延伸为夹柄20;夹爪19的内侧设有缓冲垫。
其中一根横杆22焊接在第一固定柱4上,另一根横杆22焊接在第二固定柱5上,第一固定柱4的侧部与第一气缸2的输出端相连,第二固定柱5的侧部与第二气缸3的输出端相连,第一气缸2、第二气缸3分别安装在工作台1的左右两端。第一固定柱4的上端与第一球体7焊接,第一球体7内设有空腔,空腔内放置有锡球9,锡球9上连接有电热丝10,电热丝10的上端连接有导杆11,导杆11穿出球体并连接有正极电源12。第一球体7上开有对接孔13和引流孔14,引流孔14的上端与空腔底部连通,引流孔14的下端连通有固定在第一球体7表面的引流管15。第一球体7上还安装有与空腔连通的活塞。
第二固定柱5的顶部焊接有第二球体8,第二球体8表面安装有负极电源16,负极电源16连接有与对接孔13位置相对的对接针17,且对接针17与对接孔13相配合。
工作时,使待熔接的两根电线23分别穿过工作台1两端的限位18卡,限位18卡可分别对两根电线23进行捋直。接着,打开第一固定柱4上的夹紧单元6,使其中一根电线23依次穿过第一固定柱4下方的两个固定口21,并使电线23的端部刚好位于引流管15的下方,此时关闭夹紧单元6,使电线23固定在夹紧单元6内;打开第二固定柱5上的夹紧单元6,使另一根电线23依次穿过第二固定柱5下方的两个固定口21,并使该电线23的端部刚好与第一固定柱4上的电线23位置相对,此时关闭夹紧单元6,使电线23固定在夹紧单元6内。分别打开正极电源12和负极电源16,正极电源12可使导杆11、电热丝10和锡球9带正电,而负极电源16则使对接针17带负电。
当两根电线23需要熔接时,同时启动第一气缸2和第二气缸3,第一气缸2和第二气缸3分别驱动第一固定柱4和第二固定柱5移动,第一固定柱4和第二固定柱5分别带动两根电线23逐渐靠近,并使第一球体7和第二球体8逐渐靠近。当第二球体8上的对接针17插入到第一球体7的对接孔13并与锡球9接触时,两根电线23的位置非常接近,仅留有细小的空隙,此时正极电源12和负极电源16连通形成完整的电路,电热丝10开始发热并使锡球9逐渐熔化为锡液,锡液通过引流孔14逐渐进入到引流管15中,再从引流管15中流出并刚好流到两根电线23的空隙中,使两根电线23的线芯通过锡液连接在一起,由于锡具有导电性,所以能够使两根电线23的线芯连接后能够正常导电。锡液流入空隙后,锡液的热量会使电线23的外皮熔化,此时再次启动第一气缸2或第二气缸3,第一气缸2或第二气缸3使对接针17插入空腔更深的位置,并使两根电线23对接在一起,此时两根电线23熔化的外皮相互接触并连接在一起,从而实现两根电线23的熔接。当锡液难以从引流孔14或引流管15中流出使,人们可通过挤压活塞使锡液流出。
两根电线23熔接后,打开第一固定柱4上的夹紧单元6,让此夹紧单元6将熔接后的电线23放开,再通过第二固定柱5上夹紧单元6的夹柄20使第二固定柱5上的固定口21稍稍张大,此时再次启动第二气缸3,第二气缸3通过第二固定柱5带动第二固定柱5上的夹紧单元6在熔接后的电线23上滑动,当第二固定柱5上的夹紧单元6通过两根电线23的熔接口时,夹紧单元6中的固定口21能够将熔接口推平,使熔接口表面更加平整美观。最后,打开第二固定柱5上的夹紧单元6,让此夹紧单元6将熔接后的电线23放开,再将熔接后的电线23从限位18卡中取出即可。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