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灶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节能的燃气灶及其使用方法。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8年11月16日,申请号为CN201811363831.X的发明名称为一种节能的燃气灶的分案申请。
背景技术
燃气灶是指以液化石油气(液态)、人工煤气、天然气等气体燃料进行直火加热的厨房用具,燃气灶在工作时,燃气从进气管进入灶内,经过燃气阀的调节(使用者通过旋钮进行调节)进入炉头中,同时混合一部分空气(这部分空气称之为一次空气),这些混合气体从分火器的火孔中喷出同时被点火装置点燃形成火焰(燃烧时所需的空气称之为二次空气),这些火焰被用来加热置于锅支架上的炊具。
对于在燃气灶上使用的锅来说,在长时间使用时锅底上容易出现油垢,油垢影响锅底的导热性,继而使得燃气的用气量增加,导致燃气灶的节能性较差,此外,锅底上的油垢对于放置在燃气灶上的温度性影响较大,使得锅在燃气灶上容易发生倾斜,导致菜或者汤洒出。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节能的燃气灶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清除锅底油垢且对过具有一定的固定作用的节能的燃气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一种节能的燃气灶,包括灶体,所述灶体上安装有炉头,所述灶体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多根支撑杆,多根所述支撑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同一个环形的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罩设于炉头的外侧,所述支撑座侧壁内设有环形的第一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底部存放有蒸发液,所述第一腔室的侧壁上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内填塞有第一密封板,所述支撑座内设有多个弧形的第二腔室,所述第二腔室的底部设有于第一腔室相连通的进气孔,所述第二腔室内滑动密封连接有第一活塞板,所述第一活塞板靠近进气孔的一端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多根弹簧,所述弹簧远离第一活塞板的一端与第二腔室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活塞板远离进气孔的一端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自由端固定连接有水平杆,所述第二腔室靠近炉头的一端侧壁设有条形开口,所述水平杆贯穿条形开口,多根所述水平杆的自由端固定连接有同一个用于清除锅底油垢的清除机构,所述第二腔室远离炉头的一端侧壁上设有泄气口,所述泄气口内转动安装有第二密封板,所述第二密封板内镶嵌有第一磁铁,所述第二腔室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与第一磁铁磁性连接的第二磁铁,所述第二磁铁设置于第一活塞板与条形开口之间。
在上述的节能的燃气灶中,所述清除机构包括与多根水平杆自由端固定连接的环形板,所述环形板的侧壁上倾斜固定连接有多块刮板,多块所述刮板的下端均相互固定连接。
在上述的节能的燃气灶中,所述刮板为镂空板。
在上述的节能的燃气灶中,所述支撑座内设有第三腔室,所述第三腔室设置于两个相邻的第二腔室之间,所述第三腔室的底部设有与第一腔室相连通的导气孔,所述第三腔室内滑动密封连接有第二活塞板,所述第二活塞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上端穿过第三腔室的顶面并延伸至支撑座的上方。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节能的燃气灶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通过燃气灶使用时火焰产生的温度对蒸发液进行加热,蒸发后使得第二腔室气压增大带动第一活塞板移动,继而能带动环形板转动,能使得刮板对锅底上的油垢进行刮出,在第二腔室内的气压增大至一定的程度时,第二密封板打开使得第二腔室泄气,刮板反向运动能对锅炉再次刮除,继而能对锅底上的油垢进行往复的刮除,清除油垢能有效的提高锅的导热性,且还能有效的降低燃气的消耗量,能提高燃气灶的节能性。
2、本发明通过蒸发液产生的蒸汽能驱动限位板向上运动,通过多块限位板能对锅进行有效的固定加持,提高锅放置于燃气灶上的稳定性,防止锅出现倾斜的情况,能有效的避免菜或者烫洒出。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节能的燃气灶的正面透视图;
图2是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节能的燃气灶中支撑座的俯视透视图;
图3是图2中弹簧伸缩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节能的燃气灶中支撑座的俯视图;
图5是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节能的燃气灶中环线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节能的燃气灶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节能的燃气灶的正面透视图。
图中,1灶体、2炉头、3支撑杆、4支撑座、5第一腔室、6第一密封板、7第二腔室、8进气孔、9第一活塞板、10弹簧、11导向杆、12水平杆、13条形开口、14第二密封板、15第一磁铁、16第二磁铁、17清除机构、18环形板、19刮板、20第三腔室、21第二活塞板、22限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仅处于说明性目的,而不是想要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6所示,一种节能的燃气灶,包括灶体1,灶体1上安装有炉头2,灶体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多根支撑杆3,多根支撑杆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同一个环形的支撑座4,其中,通过支撑杆3的支撑作用,使得支撑座4于灶体1之间保留一定的间隙,便于炉头2处空气流通,支撑座4罩设于炉头2的外侧,支撑座4侧壁内设有环形的第一腔室5,第一腔室5底部存放有蒸发液,需要说明的是,蒸发液为醋,醋的沸点较低容易受热蒸发,第一腔室5的侧壁上设有进料口,进料口内填塞有第一密封板6,其中,第一密封板6能通过手动控制启闭,便于对第一腔室5内添加蒸发液,支撑座4内设有多个弧形的第二腔室7,第二腔室7的底部设有于第一腔室5相连通的进气孔8,第二腔室7内滑动密封连接有第一活塞板9,第一活塞板9靠近进气孔8的一端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多根弹簧10,弹簧10远离第一活塞板9的一端与第二腔室7的内壁固定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弹簧10不仅便于第一活塞板9进行复位,而且还对第一活塞板9进行限位,防止第一活塞板9在复位时能使得其将进气孔8封堵,第一活塞板9远离进气孔8的一端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导向杆11,导向杆11的自由端固定连接有水平杆12,其中,导向杆11于第二腔室7相匹配,能在第二腔室7内带动水平杆12运动,第二腔室7靠近炉头2的一端侧壁设有条形开口13,水平杆12贯穿条形开口13,多根水平杆12的自由端固定连接有同一个用于清除锅底油垢的清除机构17,第二腔室7远离炉头2的一端侧壁上设有泄气口,泄气口内转动安装有第二密封板14,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密封板14的下端向上转动时,能是第二腔室7瞬间泄气恢复至常压,便于在弹簧10的作用下使得第一活塞板9进行复位,第二密封板14内镶嵌有第一磁铁15,第二腔室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与第一磁铁15磁性连接的第二磁铁16,第二磁铁16设置于第一活塞板9与条形开口13之间,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磁铁16靠近条形开口13设置,第二磁铁16不仅能对第二密封板14复位起到驱动作用,而且还能对第一活塞板9进行限位,防止第一活塞板9运动至条形开口13出。
其中,清除机构17包括与多根水平杆12自由端固定连接的环形板18,环形板18的侧壁上倾斜固定连接有多块刮板19,多块刮板19的下端均相互固定连接,刮板19为镂空板,需要说明的是,非平底锅放置于支撑座4上是,多块刮板19的均为弧形板,使得刮板19能与锅的底部相贴合,且刮板19对锅底的磨损较小可忽略不计,此外刮板19贴近锅底设置且为镂空状,对炉头2产生的火焰影响较小可忽略不计。
本实施例中,在将锅放置于支撑座4内时,炉头2工作产生火焰,锅放置于支撑座4内,支撑座4的上端与锅靠近锅沿处相抵接触,火焰能对位于支撑座4内的锅底进行加热,由于火焰的作用使得第一腔室5内的蒸发液受热蒸发成气体,使得第一腔室5内的气压增大,气体通过进气孔8进入至第二腔室7内,将第一活塞板9向条形开口13的方向推动,继而能通过导向杆11带动水平杆12运动,通过多根水平杆12的运动带动环形板18进行转动,继而通过多块刮板19运动对锅底上油垢进行刮除,其中,第一活塞板9运动至于第二磁铁16相抵接触时,多块刮板19的运动轨迹能组合成一个圆,在继续向第二腔室7内充气时,使得第二密封板14转动,第二活塞板9靠近进气孔8一侧的第二腔室14瞬间泄气,在弹簧10的作用下第一活塞板9进行复位,与此同时,能带动刮板19反向运动,第二密封板14在第二磁铁16对第一磁铁15的吸附力配合自身的重力的作用下,使得第二腔室7再次处于密封的状态下,使得刮板19能实现往复运动对锅底上的油垢进行有效的刮除,由于刮除的油垢在下落时做类平抛运动,使得油垢不能下落至炉头2上,对炉头2的影响较小可忽略不计,由于醋蒸发后经过泄气口喷至灶体1上,便于对灶体1上的油渍进行清洗,相比现有的燃气灶上飞溅的油渍不便于清洗,通过喷出的醋蒸汽便于对油渍进行清洗,在对锅底清除油垢时,不仅能降低燃气的消耗量,而且还能提高火焰热量的利用率。
实施例2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支撑座4内设有第三腔室20,第三腔室20设置于两个相邻的第二腔室7之间,第三腔室20的底部设有与第一腔室5相连通的导气孔,其中,导气孔较小,在第二腔室14进行泄气时,使得第三腔室20能仍然充有蒸发液的气体,第三腔室20内滑动密封连接有第二活塞板21,第二活塞板2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22,限位板22的上端穿过第三腔室20的顶面并延伸至支撑座4的上方。
本实施例中,通过蒸发液的蒸发产生的气体经过导气孔进入至第三腔室20内,使得第二活塞板21向上运动,继而带动限位板22向上运动并使得其上部分延伸至支撑座4的上方,通过多块限位板22对锅的夹持,继而能锅进行有效限制,防止锅受到刮板19的影响和其他外力的影响出现倾斜,能有效的避免锅里的菜或者汤洒出,提高锅放置于燃气灶上的稳定性。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1灶体、炉头2、支撑杆3、支撑座4、第一腔室5、第一密封板6、第二腔室7、进气孔8、第一活塞板9、弹簧10、导向杆11、水平杆12、条形开口13、第二密封板14、第一磁铁15、第二磁铁16、清除机构17、环形板18、刮板19、第三腔室20、第二活塞板21和限位板22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