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节能环保功能的稻鳅共养用增氧装置。
背景技术
农业是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产业。农业属于第一产业,研究农业的科学是农学。农业的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获得的产品是动植物本身。农业是提供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
稻鳅共生养殖模式,“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效果,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体现,随着稻鳅共养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了这个行业,为了提高收成,养殖人员通常会在稻田里养着大量的泥鳅,随着泥鳅的增多,会使得水田出现缺氧的现象,可能会导致泥鳅缺氧死亡,从而给养殖人员的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急需一种具有节能环保功能的稻鳅共养用增氧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节能环保功能的稻鳅共养用增氧装置,解决了随着泥鳅的增多,会使得水田出现缺氧的现象,可能会导致泥鳅缺氧死亡,从而给养殖人员的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的问题。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节能环保功能的稻鳅共养用增氧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装置,所述第一转动装置卡接在壳体的内壁上,所述壳体的下表面与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装置的表面卡接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通过皮带与从动轮传动连接,所述皮带位与壳体左侧面开设的通孔内。
所述从动轮内卡接有第二转动装置,所述第二转动装置卡接在固定板的背面,所述第二转动装置卡接在转盘的背面,所述转盘位于从动轮的后方,所述转盘的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取水装置。
所述壳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发电装置,所述壳体内壁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源和逆变器,所述卡壳体内壁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开关,所述壳体的正面设置有盖板,所述壳体的正面与盖板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开口,所述盖板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盖板的正面通过合页与壳体的正面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所述电机的下表面通过底座与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转动装置的背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转动装置包括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表面套接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卡接在壳体的内壁上,所述第一转轴卡接在主动轮内,所述第一转轴背面与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转动装置包括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表面套接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卡接在固定板的背面,所述第二转轴的表面分别卡接在从动轮和转盘内。
优选的,所述取水装置包括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上表面开设有取水槽,所述固定块的右侧面与转盘的表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发电装置包括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通过两个支撑杆与壳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逆变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逆变器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电源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电源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开关的输入端电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该具有节能环保功能的稻鳅共养用增氧装置,通过太阳能电池板、逆变器、电源、电机、第一转轴、主动轮、皮带、从动轮、第二转轴、转盘、固定块和取水槽之间的相互配合,太阳能电池板将光能转化为直流电传递给逆变器,逆变器将直流电转化为交流电以供电机使用,电机工作带动第一转轴转动,第一转轴带动主动轮转动,主动轮通过皮带带动从动轮转动,从动轮通过第二转轴带动转盘转动,转盘带动固定块转动,固定块上的取水槽进入到水田内进行取水,取水后并经过转盘的转动在空气中转动一周后再进入到水田内,转盘带动固定块不停的取水倒水,从而达到了对水田增氧的效果,保证了对水田内泥鳅的供氧,避免泥鳅因为缺氧死亡给养殖人员的经济带来损失;
2、该具有节能环保功能的稻鳅共养用增氧装置,通过第一转轴、第一轴承和主动轮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得第一转轴在第一轴承内转动的更加平稳,从而使得第一转轴带动主动轮转动的更加平稳;
3、该具有节能环保功能的稻鳅共养用增氧装置,通过设置逆变器,使得逆变器能够将太阳能电池板与光能反应产生的直流电转化为交流电,以供电机的使用,从而达到了节能环保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养殖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驱动装置右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转盘左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B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壳体;3、驱动装置;31、底座;32、电机;4、第一转动装置;41、第一转轴;42、第一轴承;5、主动轮;6、皮带;7、通孔;8、从动轮;9、第二转动装置;91、第二转轴;92、第二轴承;10、固定板;11、转盘;12、取水装置;121、固定块;122、取水槽;13、发电装置;131、支撑杆;132、太阳能电池板;14、逆变器;15、电源;16、开关;17、盖板;18、把手;19、合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具有节能环保功能的稻鳅共养用增氧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驱动装置3,第一转动装置4卡接在壳体2的内壁上,壳体2的下表面与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第一转动装置4的表面卡接有主动轮5,皮带6位与壳体2左侧面开设的通孔7内。
从动轮8内卡接有第二转动装置9,第二转动装置9卡接在固定板10的背面,第二转动装置9卡接在转盘11的背面,第二转轴91的表面分别卡接在从动轮8和转盘11内,转盘11位于从动轮8的后方,转盘11的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取水装置12。
壳体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发电装置13,壳体2内壁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源15和逆变器14,卡壳体2内壁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开关16,壳体2的正面设置有盖板17,壳体2的正面与盖板17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开口,盖板17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把手18,通过设置把手18和合页19,使得养殖人员打开盖板17时更加方便,盖板17的正面通过合页19与壳体2的正面活动连接。
如图1和3中驱动装置3包括电机32,电机32的下表面通过底座31与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底座31,使得电机32的固定更加稳定,从而保证了电机32的工作状态,电机32的输出轴与第一转动装置4的背面固定连接,驱动装置3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装置4,通过设置驱动装置3,从而便于带动转盘11进行转动。
如图3中第一转动装置4包括第一转轴41,第一转轴41的表面套接有第一轴承42,第一轴承42卡接在壳体2的内壁上,第一转轴41卡接在主动轮5内,通过第一转轴41、第一轴承42和主动轮5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得第一转轴41在第一轴承42内转动的更加平稳,从而使得第一转轴41带动主动轮5转动的更加平稳,第一转轴41背面与电机3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主动轮5通过皮带6与从动轮8传动连接,通过设置皮带6,从而便于主动轮5和从动轮8两者之间动力的传动。
如图1和5中第二转动装置9包括第二转轴91,第二转轴91的表面套接有第二轴承92,第二轴承92卡接在固定板10的背面,通过第二转轴91、第二轴承92和从动轮8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得第二转轴91在第二轴承92内转动的更加平稳,从而使得第二转轴91带动从动轮8转动的更加平稳。
如图1中取水装置12包括固定块121,固定块121的上表面开设有取水槽122,通过设置取水槽122,从而便于取出水田内的水并对水田进行增氧,固定块121的右侧面与转盘11的表面固定连接。
如图1和5中发电装置13包括太阳能电池板132,通过设置太阳能电池板132,使得太阳能电池板132能够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太阳能电池板132通过两个支撑杆131与壳体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支撑杆131,使得太阳能电池板132的固定更加稳定。
如图1和5中太阳能电池板132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逆变器14的输入端电连接,通过设置逆变器14,使得逆变器14能够将太阳能电池板132与光能反应产生的直流电转化为交流电,以供电机32的使用,从而达到了节能环保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养殖成本,逆变器14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电源15的输入端电连接,通过设置电源15,从而便于储存逆变器14转化的交流电,电源15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开关16的输入端电连接,通过设置开关16,使得养殖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操作更加方便。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具有节能环保功能的稻鳅共养用增氧装置时,首先太阳能电池板132将光能转化为直流电传递给逆变器14,逆变器14将直流电转化为交流电并储存在电源15内;
当需要对水田内进行增氧的时候,通过操作开关16,使得电机32工作,电机32工作带动第一转轴41转动,第一转轴41带动主动轮5转动,主动轮5通过皮带6带动从动轮8转动,从动轮8通过第二转轴91带动转盘11转动;转盘11带动固定块121转动,固定块121上的取水槽122进入到水田内进行取水,取水后并经过转盘11的转动在空气中转动一周后再进入到水田内,转盘11带动固定块121不停的取水倒水,从而达到了对水田增氧的效果。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