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储存设备,具体为一种用于包装运输的储存箱,属于储存箱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运输包装,是为保护商品数量、品质和便于运输、储存而进行的外层包装。主要有单件(运输)包装和集合(运输)包装两类。前者按包装的外形有包、箱、桶、袋、萎、管、卷、捆、罐等;按包装的结构方式有软性、半硬性、硬性包装;按包装材料有纸制、金属制、木制、塑料、棉麻、陶瓷、玻璃制品,草柳藤编织制品等包装。后者是将若干单件运输包装组合成一件大包装,如集装箱、集装包、集装袋、托盘等。有利于提高装卸速度、减轻装卸搬运劳动强度、便利运输、保证货物数(质)量,并促进包装标准化,节省运杂费用。其中,在对一些规则块状物品进行存储时,最方便的就是一些大型的包装运输储存箱。
然而,传统的包装运输储存箱在使用过程中,当块状物品码放的越来越多,达到一定的体积后,在包装运输过程中,极易发生晃动的情况,容易对物品造成损坏,不利于运输过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用于包装运输的储存箱,操作灵活,便于在块状物品码放较多的情况下,对块状物品进行抵触限位,防止物品发生晃动,避免对物品造成损坏。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用于包装运输的储存箱,包括储存箱主体,所述储存箱主体的顶端设有封盖机构,所述储存箱主体的顶部和底部设有存放机构,所述储存箱主体内部的底端设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内板、第一弹簧、通槽、卡槽、安置槽、第二弹簧和抵块,所述储存箱主体内部的底端固定有若干个所述第一弹簧,若干个所述第一弹簧的顶部共同固定有所述内板,所述储存箱主体内部底端相对的两边内壁上分别设有一个所述通槽,所述内板通过所述通槽卡合于所述储存箱主体的内壁上,所述内板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所述安置槽,所述内板在设有所述安置槽部位的内壁上设有所述弹簧,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定有所述抵块,所述储存箱主体在设有所述通槽部位的内壁上设有一个所述卡槽,所述内板的顶部设有紧固机构,所述紧固机构包括连杆、第三弹簧和抵板,所述内板顶部的两端分别固定有一根所述连杆,所述连杆的顶部固定有所述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的另一端固定有所述抵板。
优选的,为了在使用时方便对所述储存箱主体进行封闭,所述封盖机构包括滑槽和封盖主体,所述储存箱主体的顶端内部相对的一组内壁上分别设有一道所述滑槽,所述封盖主体通过两道所述滑槽卡合于所述储存箱主体的内部,且所述封盖主体的一端贯通所述储存箱主体的侧壁。
优选的,为了在使用时方便对所述封盖主体进行手动操作,所述封盖机构还包括扣把,所述封盖主体在贯通所述储存箱主体一侧的中部安装有所述扣把,所述扣把整体呈L形。
优选的,为了在使用时方便对所述储存箱主体进行码放,所述存放机构包括扣槽和扣板,所述储存箱主体的顶端两侧分别设有一个所述扣槽,所述储存箱主体的底端两侧分别固定有一个所述扣板。
优选的,为了在使用时方便对所述弹簧进行固定安置,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侧板,所述内板在设有所述安置槽部位的内壁上固定有所述侧板,所述侧板的另一端固定有所述弹簧。
优选的,为了在使用时方便所述抵板能够从所述通槽内弹出,所述抵块到所述卡槽的距离长度同所述抵板顶端到所述通槽顶部开口处的距离长度相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需要储存运输的块状物品按照一定序列规整的码放于储存箱主体内部的内板上,随着块状物品码放的越来越多,内板顶面所受到的压力越来越大,内板将压力传递给第一弹簧,第一弹簧受到的压力越来越大,令第一弹簧不断的压缩,同时带动内板在通槽内不断的下降,随着内板的不断下降,带动两个抵块不断的下降,当两个抵块下降至两个卡槽的部位时,在第二弹簧回弹力的作用下,令两个抵块分别卡合于两个卡槽内,与此同时,在内板下降的过程中,也带动连杆不断的下降,连杆下降带动第三弹簧以及抵板同时下降,当两个抵块卡合于两个卡槽内时,两个抵板也同时脱离通槽的束缚,在第三弹簧回弹力的作用下,令两个抵板同时被弹出,将储存箱主体内底部码放的块状物品进行夹紧,从而便于在块状物品码放较多的情况下,对块状物品进行抵触限位,使得能够防止物品发生晃动,避免对物品造成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的B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储存箱主体,2、封盖机构,21、滑槽,22、封盖主体,23、扣把,3、存放机构,31、扣槽,32、扣板,4、传动机构,41、内板,42、第一弹簧,43、通槽,44、卡槽,45、安置槽,46、侧板,47、第二弹簧,48、抵块,5、紧固机构,51、连杆,52、第三弹簧,53、抵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所示,一种用于包装运输的储存箱,包括储存箱主体1,所述储存箱主体1的顶端设有封盖机构2,所述储存箱主体1的顶部和底部设有存放机构3,所述储存箱主体1内部的底端设有传动机构4,所述传动机构4包括内板41、第一弹簧42、通槽43、卡槽44、安置槽45、第二弹簧47和抵块48,所述储存箱主体1内部的底端固定有若干个所述第一弹簧42,若干个所述第一弹簧42的顶部共同固定有所述内板41,所述储存箱主体1内部底端相对的两边内壁上分别设有一个所述通槽43,所述内板41通过所述通槽43卡合于所述储存箱主体1的内壁上,所述内板41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所述安置槽45,所述内板41在设有所述安置槽45部位的内壁上设有所述弹簧47,所述弹簧47的另一端固定有所述抵块48,所述储存箱主体1在设有所述通槽43部位的内壁上设有一个所述卡槽44,所述内板41的顶部设有紧固机构5,所述紧固机构5包括连杆51、第三弹簧52和抵板53,所述内板41顶部的两端分别固定有一根所述连杆51,所述连杆51的顶部固定有所述第三弹簧52,所述第三弹簧52的另一端固定有所述抵板53。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封盖机构2包括滑槽21和封盖主体22,所述储存箱主体1的顶端内部相对的一组内壁上分别设有一道所述滑槽21,所述封盖主体22通过两道所述滑槽21卡合于所述储存箱主体1的内部,且所述封盖主体22的一端贯通所述储存箱主体1的侧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封盖机构2还包括扣把23,所述封盖主体22在贯通所述储存箱主体1一侧的中部安装有所述扣把23,所述扣把23整体呈L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存放机构3包括扣槽31和扣板32,所述储存箱主体1的顶端两侧分别设有一个所述扣槽31,所述储存箱主体1的底端两侧分别固定有一个所述扣板32。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传动机构4还包括侧板46,所述内板41在设有所述安置槽45部位的内壁上固定有所述侧板46,所述侧板46的另一端固定有所述弹簧47。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抵块48到所述卡槽44的距离长度同所述抵板53顶端到所述通槽43顶部开口处的距离长度相等。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当需要对块状物品进行储存运输时,将封盖机构2手动打开,将需要储存运输的块状物品按照一定序列规整的码放于储存箱主体1内部的内板41上,随着块状物品码放的越来越多,内板41顶面所受到的压力越来越大,内板41将压力传递给第一弹簧42,第一弹簧42受到的压力越来越大,令第一弹簧42不断的压缩,同时带动内板41在通槽43内不断的下降,随着内板41的不断下降,带动两个抵块48不断的下降,当两个抵块48下降至两个卡槽44的部位时,在第二弹簧47回弹力的作用下,令两个抵块48分别卡合于两个卡槽44内,与此同时,在内板41下降的过程中,也带动连杆51不断的下降,连杆51下降带动第三弹簧52以及抵板53同时下降,当两个抵块48卡合于两个卡槽44内时,两个抵板53也同时脱离通槽43的束缚,在第三弹簧52回弹力的作用下,令两个抵板53同时被弹出,将储存箱主体1内底部码放的块状物品进行夹紧,从而便于在块状物品码放较多的情况下,对块状物品进行抵触限位,使得能够防止物品发生晃动,避免对物品造成损坏,最终完成本装置的整个使用过程。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