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多孔位排插。
背景技术
插排即是带线多位插座,俗称插线板、排插,学名电线加长组件或延长线插座,插排指的是带电源线和插头且可以移动的多位插座,可以连接一个以上的电源插头,既节省了空间又节省了线路,智能开关插排因其方便节能,受到了国外消费者的广泛欢迎,智能开关插座正在成为新节能产品的研究热点,现有的排插在逐步的发展过程中发展出了十分丰富的种类以及功能,但是现有的排插在使用时器插孔大多固定样式无法更换,若需携带至国外或者其他应用环境中使用,会由于特定的使用环境和国外不同的插头制式而导致排插极大的使用不便。
因此,需要在现有的多孔位排插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研究,提供一种新的便利更换插孔的多孔位排插。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于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便利更换插孔的多孔位排插。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利更换插孔的多孔位排插,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表面嵌入固定有面板,所述壳体内部开口设置有内腔,所述内腔四周均嵌入设置有限位板,所述内腔底部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连接条,所述连接条上方等距固定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条内部嵌入设置有导电铜片,且导电铜片通过导线与外部电源相连接,所述连接柱内部嵌入设置有卡位铜片,所述卡位铜片与连接柱内壁之间填充设置有填充层,所述面板上表面嵌入设置有插孔,所述面板下方嵌入卡接有配线腔,所述配线腔下表面嵌入设置有通电杆,所述通电杆内部固定连接有连接铜片,所述面板左右两侧均开口设置有滑动腔,所述滑动腔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顶部固定连接有拨动杆,所述面板上表面与拨动杆连接处开口设置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杆远离滑动腔一端固定连接有卡位锥。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滑动杆与滑动腔之间设有弹簧相连接,且内腔内壁与滑动杆连接处开口设有呈配套设置的凹槽,且凹槽形状与卡位锥形状呈一致设置。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卡位铜片中心开口宽度与连接铜片宽度呈一致设置,且卡位铜片中部设有宽度为其顶部宽度两倍的弧形边,所述卡位铜片底端与导电铜片呈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插孔可为三插孔、二插孔、USB以及国外插孔制式中任意一种。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滑动槽与滑动腔上下之间设有相通设置的槽缝,且滑动槽与滑动腔二者长度保持一致,所述槽缝宽度与拨动杆厚度呈配套设置。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填充层呈360°环绕包裹状设置,且填充层由橡胶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连接柱数量与位置均与通电杆呈一致设置。
有益效果:
1、该种便利更换插孔的多孔位排插设置有滑动杆,使用者通过用手扳动拨动杆带动着滑动杆在滑动腔中的滑动,进而令滑动杆与内腔之间实现分离,从而便于将面板从壳体取出进行更换,达到快速更换排插的插孔样式的目的。
2、设置有卡位铜片,利用卡位铜片卡住连接铜片同时其底端与导电铜片相连接,使得面板与外部电源实现稳固连接,同时面板利用卡位铜片卡住连接铜片提高了其与壳体连接的稳固性。
3、设置有多种不同样式的插孔,使得适用的插孔样式被使用者将其安装在壳体中,进而令排插可适用于更多的使用环境,大大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壳体与面板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壳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面板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图4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条与连接柱之间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6中:1-壳体;101-限位板;102-内腔;103-连接条;1031-导电铜片;104-连接柱;1041-填充层;1042-卡位铜片;2-面板;201-插孔;202-配线腔;203-滑动杆;2031-拨动杆;2032-卡位锥;204-通电杆;2041-连接铜片;205-滑动腔;206-滑动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便利更换插孔的多孔位排插,包括壳体1、限位板101、内腔102、连接条103、导电铜片1031、连接柱104、填充层1041、卡位铜片1042、面板2、插孔201、配线腔202、滑动杆203、拨动杆2031、卡位锥2032、通电杆204、连接铜片2041、滑动腔205和滑动槽206,壳体1表面嵌入固定有面板2,壳体1内部开口设置有内腔102,内腔102四周均嵌入设置有限位板101,内腔102底部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连接条103,连接条103上方等距固定连接有连接柱104,连接条103内部嵌入设置有导电铜片1031,且导电铜片1031通过导线与外部电源相连接,连接柱104内部嵌入设置有卡位铜片1042,卡位铜片1042与连接柱104内壁之间填充设置有填充层1041,面板2上表面嵌入设置有插孔201,面板2下方嵌入卡接有配线腔202,配线腔202下表面嵌入设置有通电杆204,通电杆204内部固定连接有连接铜片2041,面板2左右两侧均开口设置有滑动腔205,滑动腔205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动杆203,滑动杆203顶部固定连接有拨动杆2031,面板2上表面与拨动杆2031连接处开口设置有滑动槽206,滑动杆203远离滑动腔205一端固定连接有卡位锥2032。
本实施例中,滑动杆203与滑动腔205之间设有弹簧相连接,且内腔102内壁与滑动杆203连接处开口设有呈配套设置的凹槽,且凹槽形状与卡位锥2032形状呈一致设置,使用者通过用手扳动拨动杆2031带动着滑动杆203在滑动腔205中的滑动,进而令滑动杆203与内腔102之间实现分离,从而便于将面板2从壳体1取出进行更换,达到快速更换排插的插孔201样式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卡位铜片(1042)中心开口宽度与连接铜片(2041)宽度呈一致设置,且卡位铜片(1042)中部设有宽度为其顶部宽度两倍的弧形边,所述卡位铜片(1042)底端与导电铜片(1031)呈固定连接,利用卡位铜片1042卡住连接铜片2041同时其底端与导电铜片1031相连接,使得面板2与外部电源实现稳固连接,同时面板2利用卡位铜片1042卡住连接铜片2041提高了其与壳体1连接的稳固性。
本实施例中,插孔201可为三插孔、二插孔、USB以及国外插孔制式中任意一种,使得适用的插孔201样式被使用者将其安装在壳体1中,进而令排插可适用于更多的使用环境,大大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本实施例中,滑动槽206与滑动腔205上下之间设有相通设置的槽缝,且滑动槽206与滑动腔205二者长度保持一致,槽缝宽度与拨动杆2031厚度呈配套设置,使得拨动杆2031可在槽缝中滑动带动滑动杆203移动,大大便利了面板2的拆装。
本实施例中,填充层1041呈360°环绕包裹状设置,且填充层1041由橡胶材料制成,使得填充层1041包裹住卡位铜片1042对其形成保护,有效的防止卡位铜片1042长时间使用后出现损坏,提高卡位铜片1042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中,连接柱104数量与位置均与通电杆204呈一致设置,使得连接柱104与通电杆204之间可一一对称的相互连接卡住。
工作原理:在使用本实用新型一种便利更换插孔的多孔位排插时,将需要使用的插孔201样式进行更换,更换时使用者通过用手扳动拨动杆2031带动着滑动杆203在滑动腔205中的滑动,进而令滑动杆203与内腔102之间实现分离,从而便于将面板2从壳体1取出进行更换,随后在面板2安装时,利用卡位铜片1042卡住连接铜片2041同时其底端与导电铜片1031相连接,使得面板2与外部电源实现稳固连接,同时面板2利用卡位铜片1042卡住连接铜片2041提高了其与壳体1连接的稳固性。
以上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